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3日
公招专业审核应有统一标准
山西省吕梁市2016年市直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认定“世界史不是历史学”等情况,导致考生在考试资格复审环节被刷,引发考生质疑。近日,吕梁市通过官方微信“吕梁发布”对此作出回应,已成立核查组,介入调查。
【短评】在本科阶段,历史学是一个单独的专业名称;到了研究生阶段,不再有“历史学”专业表述,被细分为三个一级学科。考生资格审查出现纠纷,在于部分地区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的专业分类和岗位要求不统一,有的岗位要求为某一学科类别,有的则明确到某一级学科甚至二级学科,导致招考单位和应聘者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为此,有关方面应尽快统一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招考的专业分类和岗位要求,对拿不准的问题应事先与教育部门、高校沟通交流,让符合专业背景的人都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加强对“微腐败”的打击力度
日前,天津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党员干部使用微信“十严禁”行为规范,明确提出严禁利用微信群编织“关系网”等。无独有偶,浙江省委办公厅近日也发布了“党员干部微信微博行为十条戒律”,其中就包括“不以任何形式拉票贿选”“不违规收受微信红包”等。
【短评】微信红包之所以成为“送礼神器”,一方面在于其隐蔽性,依托网络、移动终端交易,动动手指就能完成,不显山不露水;另一方面,微信红包面额相对较小,又打着礼尚往来的名义,更容易让党员干部放松戒备。其实,这是在提醒相关部门的反腐手段要跟着升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顶风违纪收受微信红包的典型案例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同时,完善相应的配套监管措施,从根本上杜绝这一问题。
让“公车涂标”成为监督标配
今年以来,多个省份发文要求推行公车标识化。有媒体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大约已有17个省份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公车标识化。同时,多地为公车加装GPS、建立公车管理服务平台,公车改革正向深处推进。
【短评】 过去,公车不涂标,与私家车、企业车辆等混杂在一起,处于一种相对隐秘的状态,监督部门和群众难以识别,即便存在公车私用、乱用等问题,也不容易暴露。公开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给公车涂上醒目的标识、涂上监督电话、安装GPS,公车的身份就公开了,监督部门和群众可以一目了然。随之,公车的行车轨迹也公开了,可查可控,有助于破除公职人员私用、乱用公车的侥幸心理。下一步,还应拓展“公车涂标”的宽度和深度,让“公车涂标”真正成为监督的标配。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