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如何从源头堵住食品安全谣言?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9日

  近期,一些食品安全谣言猖獗。比如,“塑料紫菜”的谣言广为传播,引发群体性恐慌,给相关产业带来了损害。近日,公安部组织指挥福建、天津等地公安机关严打网络造谣传谣,抓获拍摄“塑料紫菜”谣言视频实施敲诈勒索人员5名,制造“塑料紫菜”谣言人员5名、传播谣言信息人员8名。

  有句话说得很形象:“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在自媒体时代,谣言更是如同插上了翅膀。因为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一些生活谣言、食品安全谣言总是能得到快速传播,也更能引发群体性恐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让公众心存芥蒂,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轻信谣言,哪怕这些谣言很荒谬、可信度很低,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先保护好自己再说。加之,不少公众欠缺科学常识,导致他们更易轻信谣言。

  要想遏制网络谣言,必须从源头抓起,依法严惩造谣传谣敲诈者。此次针对“塑料紫菜”等谣言采取的打击措施,就是封堵了谣言肆意扩散的机会。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与辨识能力;应督促网络平台尽好主体责任,加强监管,对谣言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同时,也需要广大网民严格自律,不造谣、不传谣;相关部门更要全力维护食品安全环境,重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只有铲除了谣言滋生的土壤,从根本上遏制住造谣、传谣的欲望与冲动,才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网络环境、社会环境,让网络谣言无处容身。(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戴先任)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