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四道医疗保障线阻断因病致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8日
“我看报纸上说,贫困群众住院费用的补偿比例将达到90%以上,不知道我们非贫困户能否享受到同样的大病救助政策?”近日,新华社刊发了消息,说赣州的建档立卡贫困人群患重大疾病后,经“四道医疗保障线”最高可报销达60万元以上,报销比例达90%以上。这一报道引起了广大读者关注,纷纷来电咨询相关详细政策。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普通居民“两道医疗保障线”最高可报销35万元
近日,记者从赣州市医保局了解到,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是市委、市政府落实健康扶贫的重大举措。“四道医疗保障线”依次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大病保险、贫困人口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含二次补偿)即“两道医疗保障线”是所有居民均可享受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17年个人参保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150元,财政再按每人每年450元标准配套。在一、二、三级医院住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账比例分别为90%、80%、60%,报账限额合计为10万元。大病保险报账比例统筹地区内90%,统筹地区外80%,最高可报销25万元,年度累计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部分医疗费用超过18000元(贫困人口6000元)的部分,可通过大病保险的二次补偿再次报销50%,二次补偿上不封顶。因此,非贫困人群患重大疾病“两道医疗保障线”最高可报销35万元以上。
贫困人口“四道医疗保障线”报销达90%
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基础上,政府还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和未进入贫困户建档立卡系统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三类人,2017年按照每人每年120元的标准购买了疾病医疗补充保险。贫困人群的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账之后,医保目录外的费用市内就医报销80%(其中定点医院负担5%),市外就医报销75%,疾病医疗补充保险报账限额25万元,报销后符合条件的,再享受民政医疗救助。“四道医疗保障线”最高可报销60万元以上。
赣州市医保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四道医疗保障线”报账工作涉及人社、卫计、民政、扶贫、保监等多个职能部门,办公场所分散,数据信息不互通,容易给贫困群众就医报账带来“多头跑、手续繁、耗时长”等不便。为解决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本着便民利民原则,在会昌县试点设立“一站式”办事窗口,所有符合条件的医疗费用可在“一站式”办事窗口报销。2016年底,由市人社局牵头,财政、卫计、扶贫、民政、保监等部门协助,在各县(市、区)医保局和县级医院报账窗口开始推广会昌做法,只需要“一站式”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动动鼠标,就可完成各项医疗报账结算工作。
“一站式”同步结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还不够方便,并且要先垫付医疗费。市医保局负责同志说,贫困对象一旦因病住院,特别是因重大疾病需要住院治疗,很有可能因一时难以筹集大额医疗费用而放弃医治。鉴于此,他们对医保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整合完善“四道医疗保障线”就医即时结算功能,横向延伸至各级扶贫服务窗口、民政服务窗口、承办保险公司服务窗口,纵向延伸至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乡镇医保所及村(社区)卫生室。2017年5月12日,市医保信息系统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正式上线运行,贫困群众手拿一张IC卡,就可以在就医医院“一卡通”刷卡,即时结算“四道医疗保障线”所有报账费用。
“四道医疗保障线”防止了因病致贫
“生了一场大病,总的医疗费用是7万多元,想不到报销之后,我自己只要支付900多元。”家住赣县区的曾小英今年49岁,前段时间她感到身体不适,去市肿瘤医院检查后,发现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住院治疗一个多月,总费用为73637元。曾小英是贫困户,7万多元对她来说就是天文数字,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治病。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享受了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政策,住院治疗期间不用垫付一分钱,出院时也只需支付个人负担的医疗费932元,报销比例高达98.7%。
据了解,在赣州市贫困人口的总数中,有44%是因病致贫、返贫。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赣州率先在全省实施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政策,经过“四道医疗保障线”报销之后,确保贫困人口个人自付医疗费用降至10%以下,报销达到90%以上。同时,“一卡通”结算系统又让患者减少了跑腿,节省了时间。由于实行了先诊疗后付费,他们还不需要先垫付医疗费,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实际自付部分,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大幅减轻了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