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扑面来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5日
新风新事引领示范,激励着村民勤俭立德;村庄院落的文化墙,引导着群众崇尚文明;感人至深的爱心奉献,凝聚着向善力量……在石城,文明之风焕发着生机和活力。近日,记者走访石城,采撷几个文明小“镜头”,管窥石城县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带来的喜人变化。
镜头一:祠堂“变身”食堂
5月23日,石城县屏山镇屏山村陈氏宗祠内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该宗祠又迎来一场婚庆喜宴。在宽敞明亮的宗祠内,音响、热水瓶、桌椅应有尽有,锅碗瓢盆等炊具一应俱全。“乡贤集资,把村祠堂修缮一新,并成立管委会,但凡本村有婚丧嫁娶、升学等都在这办。”屏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上饶介绍说。
如今,在乡贤的引领下,闲置的陈氏祠堂“变身”食堂,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将喜事放在这里办。
近年来,石城“请客不收礼”屡被赞誉,屏山镇长溪村据说就是该做法的发祥地。“先是一些乡贤带了好头,他们在家办酒席时,乐于免礼宴请乡邻。”长溪村党支部书记赖运根说,“开始的时候,客人来了先把礼收下,吃完饭后退回给客人。后来,干脆就不送了,逐渐形成风气。大家觉得,这样做省事、干脆,更能增进感情。”
点评:石城以乡贤示范引领,各村理事会规范,同时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引领乡风文明建设。该县着力解决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乡风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不仅有效控制了宴请规模,更节省了村民不必要的开支。
镜头二:文化“上”墙
在石城县琴江镇长乐村,一幅幅绘在墙上的画十分抢眼,有介绍村规民约、倡导邻里和睦的,有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
绘制文化墙只是该县推进乡风文化建设的一角。为了向群众传递新的生活理念,倡导文明新风尚,营造乡村文明之风,该县还深入开展科技、卫生和文化活动,把文化大餐送至百姓家门口。2016年度,石城县获得赣州市第四届文明城市称号,9个乡村获得赣州市第九届文明乡村。
点评:石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改善了村民的居住、出行等生活条件,并统一规划了院墙,将村民临街院墙当画布,让文化上墙,文化墙上的宣传内容和绘画直观易懂,寓教于乐,深受村民喜爱,这样不仅达到了美观的目的,还起到了宣传政策、传播文化的作用。
镜头三:集“爱”建桥
石城县大由乡王沙村,属于边远山村。村里有座庙子潭大桥,因年久失修,亟须重建。2016年,村里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资金,预算需要近300万元,但村民需自筹一半的资金。春节期间,常年在外经商的村民熊传金得知此事后,毅然捐资51万。此事感动了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在村里引发很大的示范效应。离王沙村不远的亨田村一对务农兄弟,闻讯后也将当年卖莲子所得3万元全数捐出,掀起了周边村民的爱心接力。大家你一千,我一千,用爱心建起了过路桥。
其实,这样的事例在石城还有很多。勤政为民,想把时间掰成两半用的石城县统计局副局长廖成旺在病床上还念着工作;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大学生陈龙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节约乐善,爱心捐献环卫事业的无名老人用行动诠释着“爱”……前段时间,廖成旺、陈龙入选2017年首期“赣州好人”榜,唱响了石城“爱心接力”歌。
点评:石城县以“爱心接力”之风引领社会风尚,大小村庄正向着村美、水美、人更美的美丽乡村目标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