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张敬伟:国有银行进军校园贷将促使良币驱除劣币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3日

    张敬伟
 
  校园贷乱象触目惊心,如何解决?答案是打开校园贷的“正门”。
 
  据5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日前建行和中行向市场推出其校园贷产品。其中建行的“金蜜蜂校园快贷”年利率5.6%,授信额度在1000元到5万元;中行的“中银E贷·校园贷”最高贷款金额8000元,不含任何手续费。
 
  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不会自律规范,即使靠制度约束和形成常态化的风险监控,短时间内也难以奏效。更重要的是,校园虽是小社会,但也成为“大江湖”,尤其大学校园汇聚了最庞大、最前卫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也掌握了更便捷的信息化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规范的信贷平台已成为大学校园的必需品。
 
  存在就是合理,现实必须关切,正面合规的信贷平台不进入和建立起来,违法失序和不合理的信贷平台就会抢滩校园。事实上,校园贷的诸多乱象,就是由恶质的信贷平台所导演的。只有让“正规军”进驻校园,校园贷才会形成良币驱逐恶币的良性生态。
 
  两大国有银行拥抱校园贷,吹响了“正规军”进军校园的冲锋号。这是好消息,而且会促使更多的商业银行参与到校园贷中来。
 
  从两大银行的校园贷产品看,存在三大优点:一是利率较低(建行年利率只有5.6%);二是授信额度适中;三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信用为本的例行消费观。
 
  更重要的是,正规金融机构设计的信贷产品,能够形成全流程的风险监控——社会公众、大众媒体以及金融监管机构,都是此类校园贷产品的监督者,因而此类产品不会发生偏差。由于放贷者和借款者形成的制度框架内的契约关系,正规金融机构的校园贷产品,真正体现了信用为本的金融原则。如果借款人发生了问题,亦可信用约束的方式,促其形成信用意识。
 
  正规金融机构推出的校园贷产品,也缓解了校方和家庭的压力。毕竟,此类校园贷产品是公开透明的,而且利率水平也很适中,即使学生财务出现问题,还不上贷款,银行亦可及时通知学校和家长,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用意识并还上贷款。因而,此类校园贷不会发生高利贷式的乱象,也不会让贷款者陷入绝望之中。
 
  “正规军”进军校园贷,除了强化了大学生们的信用意识,还降低了校园消费的风险。大学生群体存在着盲目消费、虚荣消费和跟风消费的特征。但是,这一群体的激情消费又缺乏足够的资金,只能靠父母来支撑,或者借助于校园贷。此前那些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几乎全都是采取诱惑的方式,几乎没有任何审批就让大学生们掉入彀中。如此校园贷产品,缺失的是信用,忽略的是风险,附加的却是道德绑架和高利贷负担。
 
  可见,此类校园贷已经异化为恶质资本侵入校园的游戏。这个游戏戕害的不仅是校园,也让未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感到了无助和挫折,青年时代的阴影甚至会伴随终生,有些脆弱的灵魂甚至魂断校园。
 
  缺乏监管和良币参与的校园贷,也让校园贷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紊乱。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校园贷平台从2013年的8家增加到了2015年的108家。伴随着校园贷恶质事件的频发,2016年的校园贷市场迎来了一系列整顿。2016年4月,银监会和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出手整顿校园贷市场。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明确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以规范校园贷。
 
  只有清理整顿并不足够,坚壁清野更不现实。毕竟,校园贷市场是客观存在,只有正确引导和规范才是正本清源之道。国有银行进入校园贷市场,提供契合大学生消费需求和风险可控的校园贷产品,正体现了这种现实意义。正规的校园贷来了,不正规的就没了市场,或者说也只能改弦易辙走到正途上来。校园贷市场不在于参与者众,而在于让合法规范的校园贷产品唱主角,如此一来,趁火打劫和麻烦制造者自然没有了市场。
 
  不过,信贷市场除了信用和风险两大要素以外,也是一个逐利的市场。正规金融机构以往之所以忽略校园贷市场,自然是因为这个市场基本无利可图,从而让那些非法主体搅乱了整个校园贷。两大国有银行进军校园贷市场,凸显正规金融机构除了资本要素外,也正在承担自身相应的社会责任。当越来越多的正规银行一起加入校园贷以后,良币的力道将会更大,劣币将无处生存。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分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