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蚂蚁金服要推两项保险新产品副总裁内部邮件透露新战略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2日

    新浪财经讯   5月21日,蚂蚁金服副总裁、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发了一封内部邮件。他在邮件中坦言,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在保险业中的角色从未像今天这样清晰,即蚂蚁不为卖保险,只会通过技术与保险公司互为生态。
 
  尹铭透露到,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蚂蚁金服保险服务平台将向行业发布两项技术产品:蚂蚁车险分和基于图像识别的保险应用。
 
  在这封长达2000字的邮件中,尹铭梳理了从他赴任蚂蚁至今的完整心路历程:从希望帮保险公司卖保险,到研究保险买卖两难中的沟壑,再到清晰指出今天覆盖3.5亿保民的蚂蚁金服保险平台今后只做一件事:专心做好技术。
 
  尹铭在内部邮件中直言,中国保险业不缺好的保险产品,但缺让消费者有感知有陪伴同时又有信任的触达方式;中国保险业也不缺好的销售渠道,但缺保险的意识和保险知识的普及。
 
  作为蚂蚁金服保险事业部“当家”的尹铭,曾是中国人寿系统内较年轻、晋升较快的高管之一,被阿里挖角之前,曾担任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副总裁兼中国人寿电子商务公司副总裁职位。
 
  在2016年的某峰会上,尹铭曾表示到,互联网保险的核心并不在于互联网渠道,而是在于互联网技术。他认为,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云计算技术正在迅猛发展,这些新技术对保险业所能产生的价值要远大于互联网渠道。
 
  今年早些时候,蚂蚁金服也曾宣布,未来只做tech(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去做好fin(金融)。此次,蚂蚁金服副总裁、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的内部邮件再次重申了蚂蚁金服在保险上的发展思路,即不为卖保险只专心做技术。
 
  尹铭在邮件中称,一方面,蚂蚁要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行业做好保险教育,让全国的消费者对保险最基本的认知;另一方面,蚂蚁通过数据建模等技术,助力保险公司推出触达到生活方方面面、理赔体验便捷的产品和服务。(新浪财经 张彦如)
 
  以下为尹铭邮件全文:
 
  相信未来
 
  同学们:
 
  难得周末的午后有空,在书桌前翻看近来收藏的文章,我们近大半年也来了很多新同学,有保险业的,也有互联网土著和科技人员,很多同学对我们聚在一起,到底要做什么还不太清楚,趁此机会,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我们这一年多来的探索和定位。
 
  2015年的9月,我加入蚂蚁金服。刚来的时候,包括我在内的保险行业很多人把互联网习惯性的当作一种销售渠道,感觉有这样的流量入口可以销量不愁、保费多多。
 
  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开始思考:虽然可以为保险公司卖出一些保单,但这些产品用户能不能感知到他是否需要?同时,我们的销量相对于保险行业3万亿的总收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保险行业不缺我们这点保费,而我们作为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应该给行业什么样的贡献?
 
  有了这些思考,便是我们没有把自己再定位成一个销售渠道的原因。
 
  保险有很大的需求,但保险难卖,保险也难买。这些年为了消除中间的鸿沟,整个行业包括我们,都做了不少努力,每天都在想产品是不是够吸引人、是不是够低价。
 
  现在想来其实都不是。
 
  中国保险业不缺好的保险产品,但缺让消费者有感知有陪伴同时又有信任的触达方式;中国保险业也不缺好的销售渠道,但缺保险的意识和保险知识的普及。
 
  去年这个时候,我请蚂蚁的人工智能团队帮了个忙,除了我们自己平台上的,把市场上所有公开的用户关于保险的提问、疑问信息都汇总回来,做了全面分析。
 
  结果让我意外,中国超过7亿的网民,绝大部分连社保和商保有什么区别都不清楚。也就是说,就算我们和保险公司一起把保险亏本卖,也不会像服装店打折一样被老百姓关注。因为大部分人根本无法判断一个保险产品卖多少钱才是好。
 
  去重后还有40多万个疑问词条告诉我们,消费者对保险是有非常大的渴求的:
 
  明天台风来了,是不是要买保险;我男朋友是送快递的,是不是该给他上保险;汽车被划了能赔钱吗、怎么赔;我万一发生意外了家人知道我买了多少保险吗?
 
  每当感觉到可能有危险和风险的时候,消费者都能会想起保险,但他们不知道怎么买、在哪买、买了有没有用。
 
  这些困扰全行业多年的问题,该怎么去解决呢?看起来保险教育的问题靠人海作业效果依然有限,保险营销员已经700多万,还是有这么多不了解保险的用户大量存在。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总在想,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在支付宝的保险服务里做了保民公社和保险社区,不到三个月就有120万人在上面交流保险心得,我们用直播、打赏等多种方式把关心保险和渴望了解保险的人聚在一起。
 
  最近我们又做了线下支付送健康险的尝试。现在每天4万多人跟机器人客服对话,了解什么是25种疾病,什么是健康险,智能客服的知识库每时每刻都在更新,机器学习的语义分析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其实我们不是要把保险推销给用户,我们希望当几千万人甚至上亿人都了解健康险基本知识后,他们才会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机在合适的保险公司购买健康险,那时不会再无从下手。
 
  4月份,我让冠如带队,去美国考察了十多家为保险公司提供服务的科技公司,去看一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回来后他们告诉我收获很大。
 
  其中最深的体会,是国外保险的细分市场非常成熟,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大而全,他们有做远程在线技术的、有做区块链的、有做数据建模的、有的专门做图像、也有的专做共享经济中的保险需求挖掘的等等。
 
  每一家都是保险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通过不同环节的技术服务外包把成本控制到最低,同时也能把保险服务延伸到消费者生活的各个角落。我相信,这也将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们分别有两个科技产品要向行业发布,一个是蚂蚁车险分还有一个是基于图像识别的保险应用。
 
  我们这个团队从我来时只是30多人,一年多时间变成200人的大事业群,其中超过130人在做技术和数据分析。这还不包括集团支持的AI、BI团队、远在美国硅谷远程支持我们的保险数据科技实验室团队。这样的人力配置,我相信能够保证为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养分。
 
  我们的定位现在越来越清晰,蚂蚁金服不为卖保险,蚂蚁会通过技术和科技助力保险公司,产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好用户,我们要和保险公司一起互为生态。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变化是巨大的,几年前我根本不相信火车票真能实名制,但后来实名制真的做成了,因为有了实名制的基础12306网上购票才成了现实,今天不用纸质票直接用身份证进站,现在不用身份证在有些地方刷脸也能进站了,这一系列变化,都是近几年发生的,给我的感受和我来蚂蚁这些日子的体会是一样的,就是要相信未来。
 
  好的保险产品,是有最简单、便捷的体验。背后需要严谨的信用体系、风控体系、定价体系等技术做支撑。这个支撑不仅需要专业的保险知识更需要生物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建模分析的能力。
 
  我们的同学们来自不同工作背景,希望同学之间有更多交流,技术出身的要懂保险,保险出身的要懂技术,我们要关注科技、关注行业,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快速的变革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很多人说互联网保险现在是风口,在我看来保险本身就是风口,而且是很大的风口,现代社会快速行进的人们是多么渴望保险的呵护。
 
  谢谢每一位同学们的努力!
 
  团长
 
  2017年5月20日

分享:

来源:新浪财经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