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王宪举:民心相通工程亟待加强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2日

  三年多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早期收获。但是,与前面四通相比,最后一个相通仍有待加强,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努力改善。

  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较好的地区,近年来中国在那里投资不少,经济贸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都有较大进展。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总额为250亿美元的50多个项目合同,有些项目正在抓紧实施。

  而在文化交流、新闻报道评论、信息传播等领域,我国在中亚各国却没有优势,与经贸合作相形见绌。当地民众对“一带一路”的了解和认识依然不足,一些人甚至认为,中国产能转移将使中亚国家成为中国的“经济附庸”,中国迟早将向中亚地区“移民”。笔者在中亚国家媒体上经常看到歪曲“一带一路”的报道和文章,但鲜有人士澄清或反驳。其中一个原因是绝大部分媒体已私有化,其中一些被西方购买和控制。

  中亚国家的互联网基本上被美欧网站所占据,网站主要语言是俄语和英语,中亚国家本民族语言的网站很少,中文网站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中亚人士对“一带一路”缺乏了解的情况是可以想见的。

  俗话说:长相知,不相疑。在推动“一带一路”过程中,“民心相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此笔者建议:

  第一,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教育合作,可考虑与乌兹别克斯坦联袂在塔什干建立一所“中国和中亚友谊大学”,培养“一带一路”所需要的大量汉语人才。

  第二,继续加大对外新闻信息和文化传播力度,增加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文化艺术交流、新闻电视广播电影特别是互联网合作,包括建立中文网站。

  第三,现在签证难是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文合作中的一大障碍。无论是经贸合作,还是文化艺术和旅游交往,都要求我们尽快改善签证制度。

  第四,增加中俄媒体交流年的活动和内容,避免走过场等形式主义表现,使其切实起到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理解的作用。现在国际新闻市场基本上被美欧控制,中俄在国际话语权的较量中处于不利地位。如何打破西方在国际新闻传播格局中的支配地位,可以成为中俄媒体交流年的内容之一。(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分享: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