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20年前的存款何以损失大半?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李忠卿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2日

  1996年,乐山市民李大爷把一本存有3406元的存折小心藏好,这是他连续几个月跑运输挣来的辛苦钱。或许是因为藏的太隐蔽,时隔20年后,李大爷才在一次收拾房屋时找出这本存折。然而,当他拿着存折去取钱的时候,却被告知,存折上的金额只有70.02元了。(5月12日中华网)

  银行存折里的资金”缩水“问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我们不无忧虑地发现,一些老存折组织银行不受待见,成了银行方面永远的痛,因为只要储户拿着它去取款,要么查无实据,银行连存根都没有了;要么大缩水甚至被“清零”。

  对于二三十年前的存单,由于历史原因,当时或许电脑还没有普及,很多记账都是手工完成,现在无论如何“联网”,也无从下手,只能去翻陈年老账。如果那些尘封的账本还没有销毁,或许还有找回的可能,只是费时费力而已。

  时隔仅仅20年,乐山的李大爷就“将”了银行一军,棋子就是一个老存折,按理说,这个年限并不长,而且从存折上的存取款信息来看,并没有一笔笔取款记录,可是存折还在,里面的钱却堂而皇之地消失了,原来的3406元变成了现在的70.02元,里面的存款为何不翼而飞,银行也说不清楚,你说气不气人?

  20年前的3000多元,可不是一笔小数字,换作现在也能买到不少东西,不求银行给出多高的利息,至少也不应该让储户赔本呀,在储户心目中,银行无疑是最守信用的,保值增值是最基本的道义,不然的话说还会把钱存进银行?

  其实,不论银行怎么升级改造与变化,对于储户手中的存折必须保持一份敬畏,尤其对若干年前的老存折有必要梳理一番,重新进行整理与存档,最好能找到“失联”的主人,如此一来,只要储户找上门来,就能轻而易举地对接老存折,给储户一个满意的答复与交代,如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取信于民。

分享:

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