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87岁退休教授自述:曾花40万买保健品 如今幡然醒悟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4日

    87岁退休教授自述:曾花40万买保健品,如今幡然醒悟
 
  定居广州的她现身说法,出书拍视频揭保健品营销骗术
 
  来源:南方都市报
87岁的黄勤花6万元买的频谱屋,仍放置在广州家中。87岁的黄勤花6万元买的频谱屋,仍放置在广州家中。
  南都人物
 
  给你好看
 
  还记得南都揭露坑老保健品营销骗局的连续报道吗?涉事的“道山”公司后被警方查处。近日,一位定居在广州的退休老教授黄勤也现身说法,再用亲身经历给老年人上了一课。
 
  “您终于坦白了!”一台6万元的频谱屋,一瓶15毫升就要千元的营养液,一天8粒就要花500元的胶囊……直到最近,黄勤的家人才知,原来这些年她在保健品上的总花销超过40万。
 
  87岁的黄勤,退休前是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退休后定居广州。近日,因写书、拍视频讲述保健品防骗手册,黄勤成为“网红”。了解她的故事后,不少人感叹,“连心理学教授都被骗!”
 
  面对争议,黄勤告诉南都记者,保健品并非一无是处。一些品质优良、效果显著、价格合理的保健品可以购买,一些保健器材也可使用,但不能滥用。许多老年人被保健品营销忽悠与知识水平无关,最重要的是他们对待疾病的看法。利用老年人渴求健康和恐惧死亡的心理,保健品商家总有办法让你乖乖掏钱。
 
  “福尔摩斯一样”的业务员
 
  自1998年患糖尿病后,黄勤一直有买保健品的习惯。不过这么多年究竟花了多少钱,她从来不跟儿女细说。直到最近,他们看到“87岁心理学教授掷40万买保健品”的消息后才知晓。“女婿打趣我说,您终于坦白了”,黄勤笑说。
 
  黄勤已记不清这些年自己到底买过多少保健品。在她家,光是保健仪器就有五六套,一台频谱屋6万元,两台分别用于按摩脚底和小腿的仪器3000多元,还有一张专门按摩腰部的“小黑床”价值1万多元。至于她买过的保健品,更是不计其数,塞满了一个床头柜。
 
  起初,只要有业务员宣称有益身体的保健品,经济条件不错的她就买买买,绝不手软。不知不觉,十几年里,她越买越多。有时她一天要吃四款保健品,也因此成为保健品业务员专盯的“重点对象”。
 
  跟保健品业务员打交道多年,黄勤知道,每位业务员都有培训手册和顾客档案,老人(目标消费者)住哪里,是否与子女同住,能否自由支配财务,有没有消费能力,他们一清二楚。黄勤对南都记者感叹,“即便是新来的业务员也能准确说出我的详细信息,就像福尔摩斯一样。”
 
  最多时,黄勤一天接到过二十多个推销电话,还有从山东,黑龙江等地打过来的。即便换了新号码,仍有不少业务员可联系上她,并能打听到她的近况。
 
  去年,黄勤生病住院期间,天天都有业务员来看望,甚至连衣服都帮她洗。平时,也有业务员上门教她学电脑、用智能手机,还会让他们的家人陪黄勤去台湾旅游。
 
  据黄勤观察,不管是空巢、孤寡或者儿孙满堂,老人们多少都有一种孤独感。“我们渴望有自己的社交活动和社会参与,毕竟老有所为才能老为所慰。但很多时候并非如此。”
 
  所以,在业务员的“糖衣炮弹”下,很多老人明知被骗,也愿掏钱。黄勤告诉南都记者,“越是熟悉的业务员,坑我的钱也越多”。
 
  去年夏天,碍于情面,她被忽悠花十多万买了款号称“只有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才能买到”的保健品。由于手头紧,黄勤只好找女儿借钱。对于买保健品的事,黄勤在国外和外地的子女虽然反对,但很少干涉。直到这次,家人开始制止,立马帮她退了这款产品
 
  保健品推销套路无数
 
  早已退休的黄勤,称自己多年来都是“作(坐)家”。平时除了阅读、写作、弹电子琴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保健品。她有本小册子,每说起一款保健品,她总会翻开小册子,娓娓道来。
 
  一款虫草含片,据说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和抗肿瘤作用。一次讲座上,一位杨经理介绍黄勤买下。杨经理当时向一百多号人讲述了一个年幼丧亲的故事,并跪在台上哭着喊老人们“爸爸妈妈”。很多人听完涕泪交流,纷纷上台拥抱她。当天,一份5000元的产品,有百来位消费者下单。
 
  这是保健品推销的常用招数之一———打亲情牌。
 
  据黄勤介绍,这些年遇到的保健品营销套路还包括吹嘘夸大。保健品公司组织健康讲座、跟团旅游,也邀请所谓的专家讲课,不断吹嘘产品功效。比如称有名人吃了这款产品治好了多年顽疾,同时声称是特供产品,一般人买不到。“专家说得一套一套的,忽悠得你非买不可”,黄勤说。
 
  不过,这种狂热在遭遇有违常识的宣传时,她也犹豫了。有保健品公司为证明一种排毒胶囊有疗效,现场做实验,把墨汁倒入清水里,放入排毒胶囊,墨汁马上消失。当时她质疑,“体外做的实验能和体内一样吗?这些胶囊在人体内遇到胃酸,还会发生作用?”
 
  还有一次,保健品公司推销一款心脏药,现场宰了两只青蛙,取出心脏,放在玻璃杯里。滴入该药品的动物心脏“砰砰”跳动许久,让观众直呼神奇,但黄勤立马识破“玻璃杯里可能加了生理盐水!”
 
  另有商家为了夸大某款“养生酸奶”的好处,宣称比骆驼奶和企鹅奶都好。黄勤觉得好笑,“属于鸟类的企鹅有奶吗?”对于她的这些质疑,保健品公司的业务员往往不予理会,赶紧岔开话题。
 
  写书揭保健品营销骗术
 
  渐渐地,黄勤熟悉了商家的套路,开始有了戒备心。不过仍防不胜防。
 
  一次,黄勤被两三名业务员推荐买蜂胶。她只好说没带钱,钱都交由子女保管。对方并不死心,最后交了两百元定金后,她才脱身。
 
  还有的业务员硬要上门送礼,“这个小鬼很精明,悄悄跟着我回家,记下我的住址。”几天后,一个经理登门拜访,希望黄勤交1000元加入营养俱乐部,“最后给了1000元才完事”。
 
  黄勤说,这些年吃过的亏不少,也花了很多冤枉钱。她曾花6万元买过一个频谱屋,后来查过出厂价发现仅需2万元。一款线粒体素国内700元一盒,她托在美国的儿子购买只花了不到200元,“保健品行业暴利得很”。有次她花一万多块钱买了虫草酒,业务员称商品太重,可先寄存。不久这家店突然关门,她的六瓶虫草酒也没拿回来。
 
  正因为一次次被骗,黄勤对营销逐渐有了“免疫力”,恢复理性。
 
  2013年开始,黄勤以亲身经历,结合心理研究专长,写文章讲述老人为什么喜欢买保健品。她在2014年出版的《心理健康活百岁———延缓衰老的策略》一书曾就此进行分析。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这是很多老年人的想法。在黄勤看来,老年人对健康都有期待心理,很希望某种产品能有助于控制或治好自己的毛病。其次是恐惧心理,害怕某种疾病导致重病甚至死亡。还有人在从众心理和名人效应作用下,落入营销的圈套。
 
  黄勤坦承,以前她买保健品是出于害怕。她患糖尿病20年,病友有的去世,有的中风坐轮椅,有的常住医院。她看过一些患癌的亲戚朋友,靠吗啡、杜冷丁等止疼药生存,所以对患癌有恐惧心理。
 
  2010年,刚过八旬的黄勤失去了老伴。老伴是因胰腺癌去世的,当时突然昏迷了二十多天。那段期间,黄勤情绪很失落,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来。她说,她害怕得病,尤其怕疼痛的过程。
 
  和她一样,黄勤身边有不少朋友有这样的想法。住在她楼下的一位退休工程师,几次就此找她做心理咨询。黄勤的妹妹是位退休医生,买保健品比她还凶,“我们总想着有点用也是好的。”
 
  只不过现在,被套路多年的黄勤不再买保健品。她笑言,面对疾病和死亡,心态最重要,“生老病死谁也逃不掉,在这面前人人平等。我现在是活一天赚一天。”
 
  (应受访者要求使用化名)
 
  老年人对健康都有期待心理,很希望某种产品能有助于控制或治好自己的毛病。其次是恐惧心理,老年人害怕某种疾病真的严重起来,导致重病甚至死亡。还有人在从众心理和名人效应作用下,落入营销的圈套。
 
  ———黄勤
 
  账单
 
  自1998年患糖尿病后,黄勤一直有买保健品的习惯。这么多年算下来总计花费有40万元。在她家,光是保健仪器就有五六套,她已记不清到底买过多少保健品。以下是她的不完全账单:
 
  ●一台频谱屋6万元
 
  ●按摩腰部的“小黑床”价值1万多元
 
  ●按摩脚底和小腿的仪器分别花3000多元
 
  ●负离子发生器1000多元
 
  ●制氧器1000元
 
  ●买过的保健品不计其数,塞满一个床头柜
 
  出品:
 
  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
 
  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主持:胡群芳
 
  采写:南都记者 李玲
 
  (受访者供图)

分享: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