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香港保险就真那么“香”?

来源:苏州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2日

    数据显示,2016年,香港保险业有效业务同比增长26.1%,新单业务同比增长41.3%。2016年内地人士到香港的新增投保保费金额比2015年翻了一番,超过了700亿港元,而这个数字在2014年才仅仅44亿港元。即使保监会作出了风险提示,银联关闭了在香港保险公司刷银联卡的通道,却依旧有人想要“翻山越岭”去香港买保险。香港保险真的那么“香”吗?
 
    保费低、保障多成卖点
 
    保费低、保障广是香港保险的优势,由此吸引了不少内地消费者赴港购买。在采访中,多位保险业人士均坦承了香港保险的这两大优势。
 
    “香港保险保障内容多,而差不多保障内容的保险产品,保费又往往比内地的要低30%,所以愿意买的人很多,即使是今年公司已经不再销售了,还有不少客户来询问,想要买香港保险。”曾经代销过香港保险的某第三方财富公司客户经理这样告诉记者。
 
    而较早购买了香港保险的陆小姐则更是对香港保险的这两点优势进行了肯定。“其实在买香港保险之前,我已经在内地买过一份保险了,所以我对买保险这件事还是很上心的。”陆小姐说,她购买的香港疾病险,也就是内地所说的重疾险,在差不多的保障范围内,同等保额的情况下,香港保险的保费要便宜不少。而且她逐条对比过香港某家保险机构与其在内地的分支机构保险的保障条款,她认为香港的条款更为详细。此外,与内地大多数重疾险在确诊患病后往往只能进行一到两次赔付不同,香港保险在保障期限内可以多次进行赔付,这点也很让人心动。“毕竟现在的重疾主要是癌症类,复发率不低,要是赔一两次就没了,后面复发就怕不够用了。所以,我觉得还是这种多次赔付的更让我安心。”
 
    新华人寿苏州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季小良也告诉记者,多倍赔付、保障类型多、保费低的确是香港保险的优点,该公司新推出的“多倍保障重大疾病保险”也正是在学习了香港保险的这三个特点基础上结合内地特点而推出的。“去年在广东推出时,就受到了不少客户的欢迎,被认为是‘抵御香港保险的利器’。”
 
    异地投保风险也不小
 
    如今,购买香港保险的人大多是亲自赴港购买的,因此,不少人认为,这比起之前不少在内地悄悄签订保险合同(也就是俗称的“地下保单”)来,就要安全许多。保险专家却不是这么看。“尽管不是‘地下保单’,但仍然有着很多其他风险。”
 
    保监会就曾在去年发出过“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明确指出了赴港购买保险的法律风险、汇率风险、外汇政策风险、收益风险、退保风险等等。首先,投保香港保险存在法律风险。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同时,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除了法律诉讼之外,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币,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
 
    其次,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此外,如以期交保费方式购买长期寿险保单,也可能存在因外汇支付政策变化导致无法交纳续期保费的风险。此后,2016年11月底,银联禁止在香港购买保险刷银联卡,今年年初的外汇新规更是禁止了购买外汇交纳投资型保险保费。
 
    保监会还提示,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分红保险的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虽然目前大多数香港分红保险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特别值得购买者注意的是,香港保险产品条款使用繁体字,表述方式与内地不尽相同。保监会提醒投保人需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充分理解保险责任、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
 
    买不买还需“看人下菜”
 
    “其实,我也不认为所有人都能买或者说都需要香港保险。”陆小姐坦言,她如今即将拿到美国绿卡,而当时购买香港保险,就是考虑到了海外居住的需求,才选择了海外理赔相对更便利的香港保险产品。“这是我买香港保险的最主要出发点。如果我没有办理移民,那我还是愿意选择内地的产品,毕竟,在内地居住的话,还是找内地的保险公司理赔更便捷。所以有朋友来问我是不是买香港保险很便宜,我就告诉她,保险更重要的是看自己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找保险产品,衡量保险公司的服务,而不只看那点保费。”因为购买香港保险较早,陆小姐时常会遇上来咨询意见的朋友,为此她笑称自己也是半个保险专家了。
 
    “保险还是要根据需求而定,先有了保险需求,再在多种保险产品间比较,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这才能让保险保障的功能发挥起来,”在某外资保险公司卖了快10年保险的业务员这样告诉记者,“本质上,我们更希望客户的保险能发挥应有的避险作用,而不是简单地被当作投资产品。”

分享:

来源:苏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