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从严监管为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4日

  上周五(4月21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再次重申,针对市场各种“忽悠式”重组乱象,将不断完善规则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净化资本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严惩扰乱市场秩序的害群之马,对重组造假、将有毒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行为绝不姑息。

  这样的“狠话”,如今几乎每周五在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都会出现。自2016年12月份以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还先后在基金业协会、大商所、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国新办等多个公开场合放出“狠话”,多方面展现了监管部门从严监管的思路。

  当然,监管层除了放“狠话”,更动真格。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全面规范包括上市公司、券商、基金公司、律师事务所、审计机构、评估机构等在内的市场主体和中介机构市场行为,打击上市公司频繁无序再融资,忽悠式重组、不合理高送转,以及虚假信息披露、操纵市场等乱象。

  不过,市场上也有一种声音认为,监管部门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宽太死,限制了市场的活力,抑制了大盘和个股走势,不利于股市健康平稳发展。

  从市场表现来看,近期A股市场确实呈现疲态,并陷入弱势调整状态,上周初更是来了个三连跌。从盘面上看,雄安新区概念出现大规模分化调整、停牌整顿现象,高送转和次新股两大热点概念跌势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那些失落的概念股,包括白酒股和家电股在内的一些具备业绩良好白马股一骑绝尘开启“涨涨涨”模式。

  由此看来,从严监管有助于打压炒作之风,引导资金从炒题材转向炒业绩,有助于让A股从“庄家投机”时代回归到“价值投资”时代。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毕竟让投资者看到了希望。

  从严监管必然伴随着市场的调整,对市场情绪和走势造成一定影响在所难免。不能因为短期阵痛就放松监管,更不能因为有质疑的声音就踟蹰不前。无论是监管者还是参与者,都要忍住短痛,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增强市场信心,吸引更多资金进场,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股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从严监管并不意味着一刀切,在遏制过度投机炒作的同时,面对合理的高送转,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并购重组等,监管层依然会开绿灯。在监管风潮之下,真正的白马股必然会在层层监管中脱颖而出,成长壮大,为健康的资本市场注入活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孟 飞)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