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服务赢客商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7日
日前,记者走进上犹灯饰产业高新科技园。在一幢幢崭新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在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旁紧张作业,或制作灯饰配件、或组装
产品、或印制包装盒……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上犹县就业局局长何善鸣告诉记者,上犹灯饰产业高新科技园从项目洽谈、签约引进,到厂房建设、投资生产,用了不到半年时间。目前,科技园已有广州崇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9家灯饰配套企业入驻,并投入生产,已完成投资1.39亿元。更可喜的是,科技园实现了主攻工业与扶贫攻坚同步推进,30个扶贫车间已全面开工建设,280名贫困人员在园区就业。灯饰产业高新科技园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10亿元、带动近万人就业创业的目标。
跑出招商“加速度”
一个集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灯饰产业高新科技园,缘何选择了上犹?
“拼
经济实力、拼区位交通,上犹县比不过许多兄弟县。之所以赢得客商青睐,我们靠的是保姆式全天候服务和完善的安商服务机制,贴心服务、以诚相待,形成上犹招商引资的强大‘磁力’。”何善鸣说。
2016年7月6日,何善鸣带领上犹县招商小组前往广东东莞、深圳等地,借助广东上犹商会、东莞市上犹商会的力量,积极以商招商,开展项目洽谈、信息交流等活动。在一次拜会客商的茶叙中,广州崇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耀文谈及返乡投资事宜,招商小组抓住机会,积极推介项目,主动贴近服务,全程跟踪对接,并排出周密计划,积极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研究,确保该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快。同时,招商服务小组按照“一位县领导牵头推进、一个责任单位联系、一名干部跟踪服务、一套服务方案”的“四个一”安商服务机制,加快落实各项服务承诺,主动靠前协助企业解决用水、用电、招工、办证、办照等实际问题。
为加快项目落地,上犹县争取到赣州港给予的特殊政策,将企业物流成本降到最低;厂房、工业用地、税收等实行最大优惠,92套员工住房三年免租……“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加快入驻。
在上犹县招商人员细心、热心、诚心服务下,当年的7月13日,何耀文与上犹县政府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8月6日,上犹县与广州崇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签订《中国·上犹灯饰产业高新科技园项目合同书》等正式文件,投资3亿元的灯饰产业高新科技园项目正式落户上犹县。随后,从事包装、塑料外壳生产的相关配套企业也纷纷进驻。
工业和扶贫同步推进
招商引资,不但要发展当地经济,更要带富一方百姓。成立于2005年的广州崇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LED照明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产品已打入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年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而上犹县有完善的玻纤、纳米科技服务平台,还有“中国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省级模具产业基地”两块“金字招牌”,这些都与广州崇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有密切的产业关联度。引进该企业,不仅有利于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还能以工业经济发展推进脱贫致富。
为实现主攻工业和脱贫攻坚同步推进,上犹县积极和广州崇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在乡镇兴办200个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实现在家里就业。此外,高新科技园内的企业就近
招聘村民特别是贫困人员进厂务工,既及时解决了企业大量用工的问题,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又促进了当地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双赢”。
在科技园的一个车间里,记者见到来自黄埠镇上来村的贫困人员王慧芳。她母亲早年因病去世,父亲患病在家、丧失劳动能力。初中毕业后,她去了广州制衣厂务工。去年11月,听说家门口办起了工厂,她赶紧回到家乡,来到科技园的上犹璟丰包装有限公司上班。“在这里上班,走路回家只要十几分钟,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还可以照顾到家里,比在外面务工强多了。”王慧芳说。同村的贫困人员田满妹手有残疾,之前一直在家里务农,收入不高。今年2月,她来到科技园的赣州源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班,从事简单的组装工作,每月收入有2000多元。
据科技园管理处副主任秦建明介绍,目前,园区9家企业已招聘500多名员工,其中贫困户就有280人。“村民进厂前,我们会对他们进行培训,达到用工需求后,再签订用工合同,一签三年,每年的工资保证不少于3万元。夫妻俩在这里务工的话,一年就可以实现脱贫。”秦建明说,贫困户在这里务工,不仅比在外地务工方便,还能照顾到家里,家庭收入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