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4日
“我的是3号地!”今年69岁的老人谢耀刚说。又到一年耕种时,在10名院务代表的见证下,日前,上犹县东山镇敬老院正重新划设土地标注数字,以抓阄的形式分给老人种植。
2010年投入使用的上犹县东山镇中心敬老院,经民政部门审核现有110名老人生活于此,有院长和副院长各一名,护工和炊事员各两人。6人负责110名老人的生活起居,还要照顾病患老人。如此少的工作人员,照看这么多的老人,是如何做到的呢?院长何兆营道出敬老院管理的法宝:“老人自治,让老人忙起来”。即选出院务代表,让老人充分参与敬老院的管理。老人自治,使这家离县城12公里的敬老院的老人“有点忙”。
原来,敬老院每月举行院民大会,由全体老人举手表决选举身体健康、明事理、做事公道的10人作为院务代表。这10名院务代表组成院务委员会,每周开会商讨敬老院存在问题的解决之策,制定每周的菜谱、参与院内卫生保洁等日常管理。同时,院务代表也监督工作人员。每年敬老院都会收到爱心人士捐赠的生活用品和善款,这些爱心物资和善款均由院务代表登记造册,爱心物资按老人数量平分,逐一发放到老人手里,而善款则如数上交给主管的民政部门。
作为农村敬老院,如何利用每人每月335元伙食补贴,既吃好又有营养呢?敬老院占地126亩,除了近1万平方米的建筑和老人健身锻炼的场地外,还留有一大片荒地。一些来自农村、习惯了在田间劳作的老人们,自发下地开荒种菜,院务代表也因地制宜,引导身体硬朗的老人参与劳动。
每到春耕时节,院务委员会将土地分给身体健康、有种菜意愿的老人耕种。待到蔬菜成熟,由院务代表验收过秤,以市场价的80%全部卖给敬老院食堂。“这样不但解决了老人蔬菜销路问题,锻炼了身体,提高了老人的积极性,而且在减低成本的基础上为食堂提供了绿色放心蔬菜。”何兆营说。
“吃穿不愁,干净卫生,重点是公平自主的好氛围,让我们在这里住得舒心。”在此居住5年的黄名星老人说。记者获悉,政府投资550万元兴建的4000多平方米的二期工程装修已接近尾声,届时将容纳350名老人在此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