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公共单车要涨价,是太受市场热捧了吗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耀琪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3日

  据媒体报道,广州公共自行车BRT沿线站点升级了,公共自行车将可用微信、支付宝支付了。不过升级改造后,将取消“一小时免费”福利,调整此前的阶梯收费方式为一小时2元。调整收费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是否意味着此前“连年亏”的公共自行车将向市场化发展?在超过40万辆共享单车的冲击下,广州市公共自行车如何“突围”?

  按照官方说法,新系统的优势在于可通过羊城通、微信、支付宝、公共自行车APP等多种支付模式实现租车。这对公共单车自己来说,当然是很大进步,但是和互联网单车相比,不过是“补课”罢了。新标准中,基准收费每30分钟收费1元,24小时最高限价15元。此前的“1小时免费”取消,老用户这一福利也将在半年后取消。价格水平超过了部分互联网单车的价格水平,此举就令人费解了。

  按照业内人士的理解,取消“一小时免费”福利,可能是公共单车市场化改革的开始,因为此前公共单车由于其免费性质,车辆品质、服务都未跟上,现在调整收费,可能促使他们提升服务品质。但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事实上,由于公共单车的年年亏损,企业一直没有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提价后如果使用者不减少,才可能减少亏损。至于借此大面积提高车辆品质和服务水平,目前还很难乐观。

  相比之下,共享单车的背后是强大的资本实力和技术含量。他们运营高度市场化、竞争不留余地,追求用户体验至上。在迅速推向全城后,继续通过增量来创造需求,扩大份额,同时动态修正策略,不断迭代,不断填补漏洞。如此强劲娴熟的运营手段,和用户对高度自由的需求达成匹配,于是风行全城。用户真正实现了“从门口到门口”,甚至越来越多人抛开公交地铁不坐。所谓到站之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都不存在了。

  既然互联网潮流如此强劲,互联网单车和传统公共单车孰优孰劣,是一清二楚的。从数量上看,互联网单车已经有40万台,公共单车搞了7年也只有1万台,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至于用户体验,共享单车是动态式、无边界,公共单车是固定式、约束型。有关部门需要做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可是公共单车一直靠财政资金输血才活到今天。每年花掉财政1000万元以上,该继续供养下去保持有关部门的形象,还是为其寻找市场化出路?

  按照发展态势,公共单车也会说借“互联网+”转型,但市场格局和发展速度就摆在那里。剩下一点安慰,是政府会全力保证公共单车有地方停靠,共享单车就很难有这个福利了。然而,再多的固定单车点,和瞬息万变的用车需求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与其这样,有关部门还不如大度一些,以更开放的心态,让市场竞争造福百姓。

分享: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