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大余县丫山A哆乡村生态园一角。 |
|
□叶际江 记者吴悦 特约记者赖莉 文/图
漫步在大余县城的大街小巷,只见芳草青青、绿树成荫;休闲广场、公园绿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野田间,一派杨柳吐翠、桃李芬芳的田园风光。近年来,大余县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一笔一笔描绘着山清水秀、林丰果茂的绿色画卷。
培植绿色生态优势
阳春三月,庾岭上下,章江两岸,最忙的人是植树人,最火热的地方是造林现场。
入春以来,大余县在梅关古驿道、丫山等景区大力栽种梅树、红枫、银杏等观赏树种。干群义务植树活动在县、乡镇同步举行,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党员干部扛起铁锹、带上树苗,走上山冈、走进原野,用自己的双手栽下一株株树苗、留下一片绿色。
围绕构筑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大余县上下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低质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林业重点工程,开展以义务植树和森林城市建设为载体的身边“增绿”活动;开展以“绿色进社区”“绿色进家庭”“绿色进校园”“绿色进厂区”等为主题的绿化美化活动。
“栽活一棵树就是圆了一个绿色的梦想!”在大余,播绿护绿已成为全民共同的愿望和行动,掀起一股全民植绿的热潮。
深入挖掘城区、村镇、道路、水系、湖泊、农田林网的绿化潜力,大余县扩大森林面积,增加城市绿化量,提升森林质量,进一步优化城市森林格局,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55万亩,油茶新造面积21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6%以上。
不仅要在大地植绿,更要实现在人们心中“播绿”。大余县通过悬挂条幅、设置户外标语牌、在媒体开设专栏、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宣传播绿增绿,不断提高广大市民播绿增绿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春雨丝丝润万物,绿树成林秀千山。春天的大余,春染枝头绿意萌,处处蕴藏着生机。
生态家园彰显人居和谐
“推窗见绿,开门见园,抬头望山、举足亲水”,聊到家乡的生态环境,大余县南安镇北门河社区居委会刘桂香连连点赞,“生态环境非常好,我每天都要去广场、公园活动活动,一天都能有个好心情。”
环境是一个地方的名片,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体现。大余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以争创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推进城市绿化改造提升,打造融“山、水、林、城”为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实现“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
依托天然的生态禀赋,全面优化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合理利用周边山体、水系,充分考虑建筑风格、造型、色彩等因素,大余县加快城市绿化、美化、园林化建设,形成城区绿美相拥、城郊森林环抱、林水相依、林路相连、山水辉映、各具特色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提升城区绿化水平。
聘请浙江人文园林公司、杭州赛石集团等国内顶级的专业团队,精心做好梅关高速路出入口至青龙高速出入口323国道沿线、县城“三园两路一桥”“一江两岸”等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提升城乡环境,推进城市公共绿地建设。
围绕“创森”主题,以生态廊道建设、中心城区绿化美化为重点,全面开展城区公园、街道、水系等绿化工作,推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大量栽植乔木,大规模建设城市绿地,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绿化美化;推进园区绿化、道路绿化、河岸景观绿化项目,着力改善和提升绿地景观效果,不断完善园林绿化布局,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加。积极开展“绿化庭院、美化家园”活动,全面搞好新农村村镇绿化,配套实施了村委会广场、村庄道路、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日前,该县已建成一个面积达5300公顷的国家森林公园,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个、市级生态村4个。
林旅融合促增绿增收
“从去年11月份开始,基地就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起苗多的时候一天就两万株。”说起近期苗木销售的红火景象,大余县唯新科技种苗场负责人刘家胜心里乐开了花,“这几年在政府的引导下,我通过种植苗木,发展生态林业,既绿了生态,又富了口袋。”
“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大余县不断丰富林业发展内涵,加速培育林业特色产业,加快实施林业重点
民生工程,探索出一条通过林业产业、林旅融合助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新路径。
“枝头摘果子、林中养蜂子、林间养鸡鸭、林下数票子……”这句在大余县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形象地反映了林业产业化发展产生的社会民生效益。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开发的新方向,该县实施油茶产业扶贫、毛竹产业扶贫、林下
经济产业扶贫等生态林业“四大扶贫工程”,推进传统林业向生态林业、民生林业转变,让环境因生态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
“将林业产业发展作为农户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许多农民通过流转土地、订单种植等,培育桂花、竹柏、红豆杉等苗木出售,走上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大余县林业局局长刘文涛告诉记者,除了发展林业产业,该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项目,并形成了草珊瑚、香菇、车前草、豪猪、石蛙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
据了解,2016年,大余县经济林年产值突破2.1亿元,林
产品加工年产值0.8亿元,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增收1800多元。
盘活林业资源,实现林旅融合是生态富民的生动实践。大余县还将林业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重点打造集生态、绿色、可循环为一体的特色农林业,通过林旅融合助推贫困户脱贫增收。
把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与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有机融合,该县将造林与造景相结合,通过栽种银杏、楠木、梅树等景观经济苗木,打造银杏基地、梅树大观园、桂花长廊等森林旅游景观。以国家梅关森林公园为龙头,以丫山景区、梅岭景区、西华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等乡村森林生态旅游为主体,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
一棵棵茁壮的树苗傲然挺立,焕发出勃勃生机,承载着绿色的希望,一个宜居宜业、生态优美的森林城市芳容初绽,笑迎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