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30日
镇村公交,一张县域发展的新“名片”,既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又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近年来,定南县坚持财政投入向民生倾斜,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乡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完善公交服务设施,优化公交线网,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
科学规划 公交优先
近日,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组织召开2017年江西省四好农村路“镇村公交”示范县评审会,拟批复江西省5个县列入“镇村公交”示范县创建单位。经评审专家评分,拟批复定南县为2017年江西省四好农村路“镇村公交”示范县创建单位。
早在2012年,定南县就开通了县城至岭北迳脑村等7条镇村公交线路,但是车辆不准时、争抢客等不文明现象一度成为群众投诉的焦点。为推进公共交通规范发展、解决群众出行难题,该县提出“完善城乡公交运营机制,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目标。该县通过深入调研论证,将城乡公交一体化纳入全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农村交通发展规划,编制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确定了分阶段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总体目标。
同时,定南县坚持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出台《镇村公交发展实施方案》《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等系列文件,实现了公交从少到多、从零星到常态的发展。目前,该县共投入4亿多元资金,用于道路建设和管养,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配套客运站、候车亭等设施的建设,全面推动该县公交发展。
城乡一体 全域覆盖
“工业园至天花的这趟公交车简直就是为我们量身订制的,家门口上车直达工业园上班。”家住定南县天九镇天花村的王福莲告诉笔者,原先工业大道至天花村这一路段是公交空白区域,新开通的镇村公交将这一片合理地串联了起来,为居住在天九这片区域,又在县城工业园区上班的群众,提供了出行方便。
不仅如此,在定南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该县依托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平台,开通了边远乡镇鹅公镇片区的3条镇村公交线路,岭北镇片区的2条镇村公交线路,跨镇的1条镇村公交路线,最远运距20公里。截至目前,该6条线路共投放了20多辆公交车运营,新建镇村客运站亭36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候车出行。
城乡公交化改造,让农民群众得实惠,促进了农村发展。开通老城镇水西村至岿美山镇羊陂村的公交线时,当地群众挂横幅、放鞭炮,胜似过年。开通定南县工业园至天九镇天花村的公交线后,天花村里的200多名农民进了县城工业园区工厂务工。据了解,该县县域内119个村通了城乡公交,通畅率为100﹪。
创新发展 百姓至上
为倡导低碳出行,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定南县一次性购进10辆纯电动客车。新购进的这10辆电动客车配置了空调、GPS、车载监控系统等,车辆空间大,噪音低,安全性能高。相比传统的柴油客车,新能源车运行燃料消耗降低20﹪以上,真正实现了客运汽车零排放,大幅度减少了环境污染。
近年来,随着定南县城乡公交改造的推进,城乡公交也越来越规范。该县成立了定南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通达汽运总公司统一车型、车貌。在运行上,实行低票价、高密度运行班次;在服务上,实现司乘人员规范操作、安全运行,并安装GPS安全监控系统和SD卡监控仪;在票价上,实行10公里内1元、20公里内2元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基本运价,让农村群众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服务。同时,还推行月票制、公交卡等,切实降低乘客出行费用。
为确保公交车在农村公路行驶安全,定南县还投资1000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包括完善农村公路安全保护设施,整治急弯陡坡等隐患路段。据统计,该县共整治公路隐患120多公里,划设标线68公里,设置护栏20多公里,安装各类标志标牌1500多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