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严打骗贷中介应祭出刑罚之剑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和静钧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8日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下行求稳期,更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治理民间借款、严打骗贷中介、严防骗贷产业化,乃当务之急

  据报道,有媒体记者卧底多家民间贷款中介历时半个月,揭开了造假成风的民间借贷乱象:通过假合同、假流水、假证明、假判决,帮助客户获取房屋抵押贷款;一些不法中介还大肆买卖非法获取的巨量个人敏感信息;很多骗贷中介收取超过30%的服务费,相当于借贷的年化利息超过30%,有的甚至高达100%。

  民间借贷乱象是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新闻焦点。民间贷款乱象之源,除了嗜血成性的非法放高利贷者之外,推波助澜的就是那些骗贷成风的非法贷款中介。民间借贷是我国金融秩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放任借贷乱象不治理,势必危及我国整体金融安全。

  作为“资金掮客”的贷款中介,在借贷双方搭桥服务,收取正常中介服务或信息咨询费,这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并不是问题。然而,一旦以骗取贷方资金、收取客户高额服务费为目的行事,这些贷款中介就沦为乔装的放高利贷者。由于骗贷中介在骗贷中大量使用相关的假合同、假银行流水、假司法判决,并以此为要挟,致使客户最终付出高达100%、甚至更多的服务费。他们与一般的放高利贷者相比,其行为更为恶劣,因为他们吞下高利息,却把还款风险吐给了无辜受骗的银行。

  这些骗贷中介还“带动”了一连串骗贷相关的黑色产业链的“繁荣”,如制作假证件假印章、盗买个人信息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则报道,就是骗贷中介居然伪造假的死亡证明、假的司法民事裁定书,把一对父母拥有的房子强行转移到其儿子名下,然后其儿子以此房为抵押,获取了银行贷款。在这一连串移花接木的骗局中,相关中介收取了高达百万元的“服务费”。

  打击骗贷中介,应祭出刑罚之剑,以雷霆之势全面整顿贷款中介行业和民间借贷市场,严肃金融秩序。而从治本、治源等角度上看,严防骗贷中介滋长变大、甚至形成产业化,首先得从建立贷款中介的信誉管理机制入手,排除劣质中介、培植优质自律中介。对打着“资产管理公司”之名、行“资金掮客”之实的贷款中介,要强化对其主动监管和事前介入的前端管理,加重对违法违规者的工商行政处罚,冒头就打。另一方面,相关的公证、银行等部门应提高对假证件、假流水、假判决的甄别能力,堵塞骗贷漏洞。经验证明,往往就是公证部门、银行部门在核验相关证件时不作必要的第三方验证,才会导致低级骗术横行。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下行求稳期,更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治理民间借款、严打骗贷中介、严防骗贷产业化,乃当务之急。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分享:

来源:深圳特区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