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监管趋严大标网贷平台出路被堵
业内:对行业冲击最为致命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7日

    大标网贷平台出路被堵
 
  网贷监管细则下发之后,大额标的一直是平台整改的核心问题。此前有多家网贷平台通过和金交所合作来规避大标整改,但由于近期金交所风险的频频爆发,监管严查,这条路被堵死。在此背景下,部分平台因为合规难度较大直接宣布清盘。在分析人士看来,对于大额标的业务,惟一的出路便是转型,不转型必然被淘汰。
 
  难迈之槛
 
  日前,重庆一家纯国资系网贷平台重庆惠民金融服务公司宣布,将关闭旗下联保通平台,全面停止P2P项目的发行。分析人士指出,该平台清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投资项目基本都在100万元以上,平台合规难度较大。
 
  去年8月发布的网贷监管办法规定,“单一自然人在同一平台的借款上限为20万元,在多个平台的借款上限为100万元”。一位网贷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平台抢滩资产端的时代,放弃掉已经拓展好的渠道,不再服务部分有大额资金需求的优质借款人,对平台来说不是易事。
 
  去年8月30日,宁波一家主营汽车抵押贷款类的P2P平台聚车贷就发布公告称,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网贷信息中介机构的规定,经公司股东会讨论决定,暂时停止聚车贷平台,即日起停止发标。
 
  原罪何在
 
  网贷《办法》出台之后,网贷平台要么停掉大额业务,要么通过各种办法绕开限额管制,业内通常讨论的方法包括:企业联合放贷、通过金交所挂牌资产、通过线下募资渠道如私募基金及信托等。目前,网贷平台转型的方向有互联网众筹、金融科技、网络小贷、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即金交所)等。
 
  与金交所合作也是很多大标平台的选择。但伴随着招财宝私募债违约事件、广金中心涉嫌违规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后,金交所不再成为P2P网贷平台大标的归宿,并且金交所也成为了监管整治的对象。
 
  苏宁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薛洪言表示,大额标之所以被严防死守,一方面是监管层把网贷平台定位于小额普惠业务,定位于传统金融体系的补充,大额标属于对行业定位的偏离;另一方面,大额标模式是网贷平台与传统金融体系大资管业务和影子银行体系发生联系的潜在纽带,在监管层集中力量防控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的当下,自然也要先斩断这一纽带,以防高压下的影子银行以网贷平台为出口规避监管。
 
  出路难寻
 
  随着网贷整改期限临界,监管丝毫没有放松,反而愈发严厉。
 
  据悉,北京监管部门近日下发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及整改要求”的文件,其中一条备受关注的禁令是:平台不得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另外,将散标或债权转让标的打包发售、资产端对接金融交易所产品、对接融资租赁公司产品等都属于违规行为。
 
  对此,行业人士直言,这对行业的冲击最为致命,不少平台要断粮。投之家CEO黄诗樵曾表示,北京地区小贷、典当、保理、金交所资产都不能做,对平台有很大影响,涉及到至少一半以上平台。这份整改要求出台,一方面加速了平台洗牌进程,另一方面在限额的基础上,进一步收缩合规资产,对成交量和平台运营造成较大冲击。对未出台备案细则的地区(比如深圳)有着深远影响。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认为,大标问题单纯靠网贷平台是解决不了的。一般采用关联公司,以私募方式解决或推荐给其他持牌机构。目前来看,金交所模式难以为继。大标平台需要全面转型,转向金融科技公司、倒流公司、财经媒体、私募基金、小贷公司、传统金融机构等。
 
  在分析人士看来,小贷公司虽是解决大额标的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因为其具有区域和资金来源的限制,并且网络小贷也有牌照门槛和监管要求,网贷平台转型网络小贷,成本会变相提高,并不适用所有网贷平台。
 
  薛洪言直言,从最新披露的一系列监管文件和整改要求来看,大额标的合规通道已经收窄,在个别地区,甚至已经基本不复存在。对于大额标业务,在监管层大资管行业集中整治结束之前,都不可能有放松的迹象。惟一的出路便是转型,不转型必然被淘汰。
 
    北京商报记者 刘双霞

分享: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