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网购假货要禁 法律之网得紧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鲁 平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2日

  打假要见效,只有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违法犯罪的成本。违法成本上去了,社会的运行成本才能降下来

  不久前,在网上给父亲买了箱酒。打开一尝,父亲眉头一皱,“假的”。网购买到假货不是新鲜事,甚至有消费者觉得这是“正常的事”。假货无所不包、层出不穷,从简单的鞋、包、衣,到大一点的电器、家具,只有想不到的,没有造不出的。

  假货像风像雨像雾霾,执法部门重视了,打击一阵,就少了,过一段时间,抓得松了,又死灰复燃,而且制造假货呈现出地域化、专业化的特征。

  笔者一个朋友在一大型购物网站专职打假。他的体会是:“痛恨假货的人急死,执法办案的人累死,消费者哭死,违法犯罪的人爽死。”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网站打假成本高、司法机构执法成本高,只有造假售假者成本低。

  据媒体报道,阿里巴巴有2000人的防假打假团队。2016年投入10亿元,共排查出4495条销售额远超起刑点(5万元)的制售假线索,但能够确认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判实刑者仅仅10人。数据虽不具代表性,但已能说明打假成本之高了。

  其实,每一次判罚都是一场法治教育。不管什么原因,当法律的筛子过宽、眼口过粗,当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违法犯罪者得不到应有惩罚,就无法形成强大震慑力,就容易形成破窗效应。

  俗话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酒驾拘留、醉驾入刑,彻底刹住了酒驾、醉驾之风,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只有制假售假链条上的每一个违法者都受到应有处罚时,假货才会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打假要见效,只有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违法犯罪的成本。违法成本上去了,社会的运行成本才能降下来。从更高层面上说,法律有尊严,才能让人敬畏,社会才会向更高层面的公平迈进。

分享: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