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网 作者:杨朝清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17日
在驾考科目一考试中,学员需要读懂一些文字题,然后操作计算机答题。这事可难住了广东中山市南朗镇居民邓祥生——年已50岁的邓祥生小学一年级没读完,认字不超过200个。中山市驾驶员培训行业协会副会长吴灿明表示,协会确实也发现一些文化程度不高,识字不多,或是文盲的考生报考驾照。(3月16日《中山日报》)
邓祥生的遭遇,只是一个群体尴尬处境的一个缩影。伴随着制度规范的伸展,驾照已经成为汽车社会的必需品;那些无证驾驶或者通过“钻空子”取得驾照的“老司机”尽管拥有丰富的驾驶经验,也依然需要重新通过驾考。对于许多人轻而易举的科目一考试,犹如一道“拦路虎”,让一些对取得驾照有强烈而迫切需要的“文盲老司机”难以如愿以偿。
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风险社会,严格驾考有助于守卫公共安全。即使素不相识,司机们的角色扮演,都可能对陌生人产生影响;换言之,在形形色色的马路上,司机们构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驾驶汽车的准入门槛,有助于防范安全;这表面上是一种“紧箍咒”,实际上却是一种“保护绳”。
在汽车消费从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过渡的当下,汽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直接关系到一些人的饭碗。想得到却又得不到的驾照,横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让一些人陷入无奈与纠结之中。读懂“文盲老司机”的爱与痛,正视考取驾照的小众权利,需要多一些“弱势补偿”的理念。
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驾驶员的文化程度并没有硬性要求。可是,科目一考试犹如一个“隐形门槛”,将一些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文盲老司机”区隔、排斥在外。尽管学历偏低,“文盲老司机”依然有驾驶汽车的权利;他们的利益诉求,不能进入被忽略、被漠视的边缘地带。
驾考作为一种公共的制度规范,理应保持一定的刚性与严肃性,不能随意地解读、执行规则。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文盲老司机”没有希望了。将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的治理理念落到实处,实现规则的严肃性和执行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让同样的规则在执行的过程中更加人性化、更具有操作性,“文盲老司机”才有更多过关的机会。
此前,北京市交管局车管所京海分所曾经为一位66岁、没有文化的“文盲老司机”设置口述考场,监考官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读题,老人口述的答案由另外一位考官输入电脑。最终老人顺利通过驾考,重新拿到了驾照。此外,给“文盲老司机”举办短期扫盲班,也有助于帮助他们顺利地通过驾考。说到底,只有多一点“异质思维”,重塑和更新价值排序,“文盲老司机”的驾考难题才会破解。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