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作者:安 宁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17日
在沪港通、深港通相继“通车”后,债券通也被正式提上了日程,这不仅将进一步提高内地债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将为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去年出台了深港通之后,今年将进一步探索开放债券市场,准备在香港和内地试行债券通,允许境外资金在境外购买内地的债券。
这是中央高层第一次对债券通的明确表态,意味着香港和内地监管机构讨论已久的债券通业务有了实质性推进。
随后,央行表态称,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总体工作部署,央行正在与香港有关方面研究试行“债券通”,推动优化两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跨境合作,进一步便利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债券通”的具体方案及相关工作进展,将适时公布。
港交所也表态,债券通将为内地资本市场发展迎来又一大突破,也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连通内地市场和国际市场门户的优势地位。将在两地监管当局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债券通准备工作,并在未来适时由相关各方公布更多细节。
事实上,港交所在去年就已经释放出建立债券通的信号。
2016年11月29日,香港金融发展局发表了题为《有关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债券通的建议》的报告,建议推动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017年1月29日,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介绍2017年工作计划时表示,现正探讨债券通模式,主要是机构债券市场的场外交易模式,旨在连通内地主要在岸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提供跨境现货债券交易及结算。希望可以在不用改变投资者现时买卖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更方便的市场连通模式。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过去几年间,债券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力度都在不断加大,市场参与主体和交易品种更趋多元化。2010年8月份,央行放开三类境外机构运用人民币头寸进入银行间债市;2011年12月份,RQFII制度正式开始试点运行;2013年3月份,央行允许获得批准的QFII投资者申请进入银行间债市;2015年7月份,央行规定三类机构通过备案即可运用人民币投资中国银行间市场;2016年2月份,央行取消了中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市的额度限制,并简化管理流程。
笔者认为, 当前,中国债券市场已成长为世界第三大债市,推出债券通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一方面,债券通有助内地债市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国内债券市场更加成熟规范、有利于扩大内地债券市场规模和投资者范围、有利于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另一方面,债券通还可壮大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为香港金融业带来源源不断的业务发展机遇。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