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精准招商打造产业“雁阵”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9日

客商参观大余稀金谷新材料科技双创金融中心。该中心设有展示中心、众创空间、科研创新、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区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资料图片)
 
    □王淄操 刘铭三
 
  2月25日,2017年大余赣商回归(上海)招商签约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推介会上,6个赣商回归项目签约,合同资金40.6亿元。6个项目中,包括总投资30亿元的航空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无人机培训、研发及销售基地项目以及总投资3亿元的国际商贸城项目等。
 
  以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产业为主攻方向,近年来,大余县立足自身优势,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突出“大招商、精招商”,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实现新突破。
 
  从争项目到选项目
 
  面临经济新常态,处在爬坡过坎期的大余县,无疑需要引进大量的资金和项目来支撑经济的转型升级。然而,面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该县并没有盲目招商,而是结合县域经济的紧缺和短板,有针对性地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对长远发展有支撑力和拉动力的重大产业项目,为经济稳增长提供了强力引擎。
 
  “以前我们到处争项目,但争来的项目有时‘水土不服’,反而容易出现问题。现在我们工业园区有的放矢选项目,不是‘好菜’不进‘篮’。”该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文贵范说。
 
  从昔日的“如饥似渴争项目”,变成如今的“科学评估选项目”,其背后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于大余县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来自于工业园区日新月异的发展。该县在建设工业园区伊始,就高标准规划了相关产业和生活配套设施,先后投入上亿元改造园区内的通讯、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同时,该县积极塑造园区服务软实力,推行“一站式”服务、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制度和企业跟踪服务制度等一系列服务制度,推动园区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角色转变,形成了吸引资金和项目的巨大磁场。
 
  产业集群产生“雁阵效应”
 
  初春时节,走进大余县各工业园区,相似的繁忙生产景象之下,深入了解却能发现各园区形成了主导产品、特色产业,进行差异化发展。
 
  大余县按照“一园四区”的布局对工业园进行了功能定位:新世纪工业小区紧靠城区边缘,已形成电子加工、服装生产、家用日化等支柱产业群,其中榄菊集团蚊香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稀金谷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园区依托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重大项目,产业的“聚变”正逐渐引发“质变”;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全力打造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新城返乡创业园区以“余商回归”工程为契机,发挥交通物流便捷的优势,钛产业园、机械制造等产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以前园区就像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导致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脉络不清晰。如今,各园区产业定位、区域布局差异发展,突出各自的优势产业,形成鲜明的产业集群。”大余县发改委主任廖俊生介绍。
 
  大余县从工业园区规划入手,创新企业间的空间布局和配套协作方式,把生产经营上配套协作密切的上下游企业安排到同一厂区内,上游企业生产的产品下线后直接进入下游企业,成为原料或配料进行再加工,促成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实现企业“联姻”生产。在技术方面,大中型企业帮助配套小微企业培训人才,形成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市场方面,大中型企业则直接给小微企业提供订单,为小微企业创造持续和稳定的市场需求,形成产业抱团取暖的“雁阵效应”。
 
  安商服务助力“开花结果”
 
  安商和招商相辅相成,招商只是起点,安商没有终点。大余坚持“三分招商、七分安商”,由县领导带头、挂点部门全力帮扶企业发展,实施“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服务机制,同时安排专门的安商队伍深入跟踪企业开展调查研究,重点帮助企业解决供水、供电、用地、用工、融资、税费等方面遇到的难题。
 
  大余县南安板鸭厂是该县的一家知名企业,近年来企业发展迅速,年产板鸭能力达200万只以上,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顺利打开了东南亚和欧洲等地市场。在扩大生产的过程中,南安板鸭厂碰到了资金匮乏的难题。“安商工作人员了解到我们的情况后,及时帮我们提供了贷款担保,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近日,该公司负责人邓万德告诉笔者。
 
  大余县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企业建立了一站式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审批制度,县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结时限缩减为7个工作日以内,审批效率提高50%以上,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活力的“加法”。同时,该县实行交办单、督办单和销号单的“三单”工作制,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涉企办证、收费和发展环境专项检查,帮扶企业解决办事难、办事繁等问题,保障企业健康运营。此外,该县还出资3200万元组建了稀金谷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园区,搭建了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和企业精准帮扶APP平台,精准帮扶县域各类企业做强做大。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