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冯骥才委员:当前传统村落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9日

  杨元庆委员:

  振兴实体经济,既要做“减法”,让企业轻装上阵,也要做“加法”,支持企业发展新动能,拓展新空间。

  减法首先是减税降费。企业负担重体现为方方面面的综合成本,比如用人、用钱、用能、用地、物流的成本,还有各种看不见的制度性成本。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比如针对小微企业,加大减税力度,不仅要降低“名义税率”,更要降低“实际税负”。

  振兴实体经济的加法,就是要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让企业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做大做强品牌,开拓新市场,提升竞争力。

  周惠代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减税降费的总额有5500亿元,说到我们的心坎上了。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把更多的资金用于转型升级。作为一家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我们的纺织厂以外贸贴牌加工生产为主。受近年来外需低迷影响,工厂承受较大压力,对税费和社保缴费比例尤为敏感。一位工人月工资约4000元,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就有1000多元,占了人力成本的两成多,对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来说不是小数目。

  张和平代表:

  当企业盈利能力变弱时,企业纳税能力减弱,对税收负担更为敏感。当前不少企业感到负担重,有税负原因,也有成本上升的原因。对税负最敏感的要属初创企业,由于尚未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但面临刚性的税收及居高不下的土地成本等,加之企业抵扣较少,税收感受就相对明显一些。

  要按照税收“减一点”、政府规费“免一点”、财政出资“补一点”的思路,制定出台扶持企业的措施。要避免收过头税,有效约束个别地方在缺乏税源支撑的情况下税收计划层层加码、盲目攀比税收增速。

  丁时勇委员:

  目前,收费名目较多、乱收费等问题依然突出,给企业加重负担。应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建立规范的收费目录清单,给企业一本“明白账”,并充分发挥审计、督查、主管部门的监督作用,及时督促整改涉企收费中存在的问题。

  郑惠强委员:

  经过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走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粗放式的发展路径显然已不可能再现爆发式的增长。那些依靠钢铁、煤炭等重化工产业的地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还得承受去产能所带来的阵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才能改善实体经济的经营现状,扭转“实体冷,虚拟热”的局面。

  蔡鄂生委员:

  金融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里一句话让我考虑了好几天。这句话就是,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什么是突出主业?我理解就是防止脱实向虚。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银行贷款应有一种服务意识,要通过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服务,来获得利润。

  华庆山委员:

  假货问题,往大了说,其实涉及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企业诚信建设还有待提高。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征信制度等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比如对失信行为怎样加大惩治力度,对守信行为怎样加大激励,相应的法规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在信息保护方面更是缺失相应法规。

  中国人民银行曾于2015年印发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中诚信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但随后牌照迟迟未见下发。央行没批,就是因为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按照征信行业相关制度和要求,从事征信行业的机构必须保持中立,业务需要有独立性。但首批乃至后来几批提交申请的机构,有的是大型电商,有的是社交网站,后来电信运营商、航空服务商、商业银行也加入到牌照申请的队伍了。如果这些机构考虑自身商业利益,容易影响征信业务的中立性。申请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所以相关规定还在进一步修改完善。

  范海涛代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农民还是要种粮。要通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高种粮积极性。农民的风险承受能力很弱,遇到坏天气,一年白干,遇到差行情,一年又白干。建议扩大农业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在涉农保险方面,要提高保险额度,提高财政补贴比例,降低农民缴费比例,扩大参保面积,增强农民抗自然灾害能力。

  冯骥才委员:

  当前传统村落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个是空巢化,另一个是过度旅游开发。目前,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甚至连措施都没有;而村民并没有保护自己村落的自觉性,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他们并不知道村落的价值。在这个时候开展旅游,村落就很容易被破坏。希望有关部门建立相关机制,对不以保护为基础的旅游开发计划不予批准。同时,为保护好村落,地方政府要帮助老百姓做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分享: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