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香清和她养殖的海狸鼠。 |
|
□刘秋兰 黄永全 特约记者赖世春 文/图
“现在正是海狸鼠的发情期,要做好母鼠的发情鉴定工作,为防止咬架应按1比4比例进行定时对放圈养……”近日,在安远县车头镇龙头村古迪生物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里,37岁的叶香清正在给村里的贫困户耐心讲解海狸鼠养殖的注意事项。
在外打拼15年并小有成就的叶香清,于2015年7月返乡创业,投资300多万元,在老家附近建设了一个规模达7000平方米的海狸鼠养殖基地,并积极带动村民一起养殖致富。2017年,她进一步扩大基地养殖规模,并发展农家乐,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助力脱贫攻坚。
开办皮草厂,闯出人生路
叶香清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她经常说:“别人能做成功的事我肯定也能做成,如果做不成,肯定是我自身存在问题,那么去解决就好了。”
小学毕业的叶香清早早就出门打工去了,2000年与丈夫古世财结婚后,两人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东拼西凑借了5万元与他人合伙在广东惠州办起了一家皮草工厂。由于各种原因,一年下来亏得一塌糊涂,过年回家,丈夫身上只剩500元。
那年叶香清正在家里生育小孩。见到丈夫落魄回乡,心里很是心疼,她问他,工厂开得怎样了,客人认不认识,有没有把握再去办厂?见丈夫有些犹豫,叶香清则鼓励他说,如果有把握,我们借钱再去开,开成功了,我们就等于闯出了一条路;如果亏掉了,大不了我们再出去打两年工。
有了妻子的支持,丈夫立刻振作起来,向人借了4万多元,又把工厂开起来。这次,叶香清亲自上阵,缺乏技术,她就高价请了一位师傅,两个月后她竟然全都学会了,为节省工钱便把师傅辞退了。没钱请工人,她就自己当工人,一个人做5个人的事,每天做事到凌晨2时,早上6时又起来买菜做饭,身边的人都说她比男人还吃苦耐劳。一年下来,生意好了很多,年底,当叶香清看到自己卡里35万元的余额时,激动得一夜没合眼。
2013年至2015年,是叶香清办厂最有起色的两年。这两年,靠着诚信,叶香清的皮草生意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相继在惠州和家乡圩镇买了房子和车。总结这几年的打拼经验,叶香清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心态好,要勤劳;每个行业,即使请的工人再好,自己都要付出,每个工序都要清楚,不然就会跌倒。
养殖海狸鼠,带动乡亲致富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叶香清到一个四川成都朋友的家里,看到她家的养殖基地里养了几千只像猫一般大小的“大老鼠”,听朋友说养这个利润高,还能带领周边的村民一起养殖。
原来这种“大老鼠”叫海狸鼠。海狸鼠浑身是宝,
经济价值高,不仅肉质鲜美,骨头、内脏、血液都具有药用价值,尾巴还是医用缝合线的重要材料,平均每只海狸鼠纯利润有90元至120元。
叶香清就想,现在自己的生活好了,但落叶终究要归根,丈夫的6个兄弟在老家生活还很贫苦,就与丈夫商量回家带领自家亲戚办一个养殖基地,以家庭带动家乡,让大家一起通过养殖海狸鼠脱贫致富。
可是她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支持,亲戚们都认为这个事情很不靠谱,别说要投资入股,就算不要自己出钱,这也是浪费自己务农打工的时间。
叶香清那股不认输的劲又来了,自己出资300万元,建立了一个7000平方米的养殖基地,先引进700只海狸鼠自己养殖,心想等到自己养殖成功了以后,亲戚和乡亲们就会相信自己并一起来养了。
叶香清去养殖成功的朋友那考察学习,并积极寻找销路,终于这700只海狸鼠也度过了死亡率高的夏冬两季,成功销售出去。乡亲们这才相信了叶香清的话,纷纷饲养。
叶香清的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吸纳本村贫困户和农户一起养殖海狸鼠。合作社给农户提供海狸鼠种苗、养殖技术和销售渠道,待成功销售之后再向贫困户收取种苗成本费,解决了贫困户缺少资金的问题。现在,叶香清的养殖基地已经成为车头镇的养殖扶贫示范基地。
饮水思源,常怀感恩之心
叶香清还有一句话也经常挂在嘴边:“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和宽厚善良的心,不然事业做得再好,也是一个没有‘心’的人。”她不仅仅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她是几十位孤寡老人的“女儿”。自己的事业走上正轨之后,她就开始饮水思源,回报家乡。从2010年开始,每年农历大年三十,叶香清都带着自己买的衣服鞋子还有大红包来到车头镇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陪他们聊天、梳头、包饺子,至今坚持了7年。敬老院里的老人每年都盼望这个“女儿”来做客,要是哪年来晚了,都还着急询问呢。
她还是厂里100多名员工的“香姐”。每年春节回家,碰上春运都是一票难求,但是叶香清的员工却不用担心,因为每到春节,这位可爱的“香姐”都会派专车把工人送回家乡过年,给外地较远的员工报销车费。员工们都把叶香清当成了自己亲人,好不亲切。
这个集“女汉子”和“软妹子”于一身的女子胆大有想法,爱折腾。这不,今年开春,她又有新的想法了。由于基地规模大,3000多只海狸鼠的排泄物成了一个大问题,处理不好会污染环境。叶香清就想了一个办法,挖一口鱼塘养鱼,海狸鼠都是吃绿色植物,可以把海狸鼠的排泄物当作饲料喂养这些鱼,实现生态循环。她还筹划扩大养殖基地,在鱼塘周边种植海狸鼠食用的蒲草,并计划开设一个海狸鼠肉类加工厂,形成一个产业链,带动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
这还不算,她利用家乡优越的生态自然环境,以养殖基地为依托,准备发展农家乐,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助力脱贫攻坚。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从最初打拼事业的坚持,到现在对父老乡亲责任的坚守,叶香清用行动证明了她常挂在嘴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