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不姓“保”的保险,灭亡前先疯狂?

来源:济南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6日

不姓“保”的保险,灭亡前先疯狂?
    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28.79%、56%,保险业亮眼的数据背后其实隐患重重。
 
    2017年寿险公司冲保费规模的“开门红”主打产品,是中国保监会下令4月起停售的中短存续期理财型产品,一种被定义为不姓“保”的保险产品;保费规模高速增长的背后,还有一些中小险企保险代理人队伍的迅猛扩张,而扩张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取消了保险代理人持证资格统一考试。
 
    怪现象即将停售的产品,成了险企“开门红”利器
 
  “抓紧买吧,4月份就不让卖了,这是最后的机会。”2月15日,在一家大医院工作的郑先生说,春节前后他已经“接见”了四五家寿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几乎是同样的说辞,推荐各家公司的2017年“开门红”产品。
 
  保监会要求今年4月起停售的是中短存续期产品,即交费期在5年以下的理财型保险,这类保险基本上没有什么保障,被保监会定义为不姓“保”的保险产品。这类产品为什么受到险企和市场的追捧?山东保监局负责人去年底公开表示:“保险姓保,提供保障是保险业存在的基本逻辑。但是实践中,有的公司经营策略偏离了保险保障本质,盲目追求保费规模,大量开发和销售短期型、理财型产品,承诺不可持续的高收益,极大增加了保险经营的不确定性。有些省级分公司尤其是省级以下分支机构,将自身完全定位为销售机构,只看重佣金规模,忽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热衷向客户推销短、平、快、易于上业绩的理财产品,对保障型产品不愿销售、也不会销售。”
 
  记者近日多方调查了解到,在济南市场开设分支机构的40多家寿险公司,2017年“开门红”产品大多包括即将纳入停售之列的中短存续期产品,且都是主打产品,大公司最短交费期为3年,中小公司不乏交费期1年、2年的产品。
 
  说起“开门红”战绩,多家公司相关负责人喜不自禁,“已经完成预期目标,千万元保费的大单签约也不少见”,他们均不讳言“说是保险,不如说是理财产品”。
 
    揭老底首年返现终身领钱?羊毛出在羊身上
 
  记者向保险代理人及银行渠道咨询在售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了解到这类产品设计雷同,宣传重点均为“首年返现、终身领钱、年年分红,拥有长及一生的稳定现金流”,听上去颇为诱人。仔细研究一家公司的产品说明书就会发现,每年交费起点为3万元,连续交3年为9万元,首年返现数千元,每年领取生存金也仅为1000多元,而分红依据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是不确定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险产品的理财收益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有所体现,别指望它让你发财。关键是,理财型保险几乎没有保障功能,如果被保险人不幸去世,也只能拿回自己所交的保费,这显然背离了保险风险管理的初衷。”一位从业20多年的保险公司高管说,理财型保险一直大行其道,是因为我国保险业仍然处于粗放经营阶段,行业竞争激烈,都希望以此快速做大保费规模。目前大型保险公司已经在转型,“开门红”之后会转向保障型产品,总公司对分公司的考核也只看10年以上存续期产品保费收入。
 
  在银行渠道暗访时,记者注意到业务人员在介绍保险产品时往往只说利益,几乎不会主动说起如果消费者短期内需要退保的损失,也很少说交费期限。保险业的投诉也大多因此而起。比如业务人员口中的“3年期”保险产品,其实一般是终身的,如果消费者在3年后想要把钱全部取出,就是提前退保,保险公司返还的是保单现金价值,由于保险公司要扣除管理成本等,可能本金也会有损失,更不用说高收益。还有不少消费者一次交费后,以为今后只等分红了,一年后才知道每年都要交费,连续交10年甚至20年。
 
    ■小现象,大问题
 
  疯狂扩张——没了资格考,谁都能卖保险“前几年只剩几个营销员,现在增加到200人”
 
  对于寿险业来说,增员似乎是永恒的话题,保费指标主要靠营销员即保险代理人达成。对于近年来进入济南市场的中小险企来说,增员又是一个痛苦的话题,开业之初从老公司挖有经验、有客户资源的营销员或者团队,总公司给予较高的津贴,一年之后“政策红利”没了,业务又很难开展,被挖来的营销员往往回到原来的老公司,或者赶赴下一个新开张的公司享受“政策红利”。
 
  一家已经进入济南11年的中小险企相关负责人近日兴奋地告诉记者:“前些年总是在招人、走人,两年前最差的时候济南市场只有四五个营销员,最近我们增加到200人了,业务进展非常快。”另一家更早进入济南、目前个险业务几乎为零的寿险公司也反映,正在展开新一轮的招兵买马。
 
  山东保监局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底全省在职营销员数量同比猛增41%,其中3家公司增幅在2倍以上,另有13家公司增幅超过50%。
 
  业内人士介绍,保险营销员猛增的根本原因是,在减少行政审批的背景下,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门槛降低,让一些中小险企喜不自胜,也让监管部门忧心忡忡。对此,山东保监局负责人表示:“人员过快增长说明一些公司放松了管理,会带来销售误导、损害消费者权益等一系列问题,为将来埋下隐患。通过减少事前行政审批,激发市场活力,把经营权还给市场主体,但同时也把风险责任还给市场主体。放开前端,绝不是放松监管,而是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
 
  疯狂投资——保险野蛮人,搅弄资本市场风云“买保险本来求稳,他们却做高风险投资”
 
  如果说人海战术、规模冲动是寿险业多年来的老问题,向来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为特色的保险资金,去年在资本市场扮演了“野蛮人”角色,非理性举牌、二级市场炒作概念快进快出,更是让人们大跌眼镜。
 
  这些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保险资金,部分来自保险公司推出的中短存续期万能险产品,所以保监会近期加强了万能险监管,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华夏人寿、东吴人寿被点名要求整改,并被叫停部分互联网保险、万能险业务。
 
  济南市民周女士此前曾反复比较理财型保险收益,并挑选承诺收益较高的保险公司,但这些中小险企在资本市场的行为暴露后,她的想法有了变化:“买保险本来看重它的稳,没想到一些险企在做高风险投资,不敢再信任了。”
 
  相比较而言,大型险企仍在资本市场扮演“稳定器”角色,也因其品牌影响力更受消费者青睐。业内人士分析,保险姓“保”,不是理财的工具,而是风险管理的工具,这一理念的普及推广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记者王颖军)

分享:

来源: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