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从“一矿独大”到“多业并举”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0日

    “在这里上班,环境好,收入更多,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近日,谈起现在的工作,大余县丫山景区管理人员蓝小平连连称好。当了17年矿工的蓝小平,在大余加速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大背景下成功转行。近年来,该县厚植生态优势,大兴乡村旅游,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从“一矿独大”向“多业并举”加速转变的良好局面。
 
  大余因钨而兴,钨矿开采历史已逾百年,2011年底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立足实际,扬优成势,向生态化发展转型,成为大余的不二选择。近年来,该县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制度,投入上亿元用于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对工矿废弃地、废弃尾矿库进行植被恢复,使昔日的露天采坑和废矿渣石堆放地变成了满目翠绿的果园、草地和林地。同时,该县扎实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铁心硬手综合整治境内章江流域环境,建立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企业在线监测站、出境水质监测站,提前一年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多年来,该县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一级水平,出境断面地表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全民携手共建绿色生态家园,使大余的生态优势、转型基础得到厚植,近五年来,该县植树造林近20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0万亩,创建了8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32个市级生态村。去年,该县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和“江西生态文明十佳示范县”。
 
  从启程时的疑虑重重到离开时的依依不舍,淘宝天下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春刚坦言,在大余参加全国首届农旅电商峰会的几天时间里,这座小山城给了他惊喜——已经看不到昔日矿城的痕迹。在寻求经济发展转型中,大余紧紧牵住乡村旅游这个“牛鼻子”,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为城市转型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去年以来,该县以建设“旅游名县”为目标,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大手笔整合和布局全县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百里乡村旅游长廊”。以旅游项目建设为主抓手,重点实施了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梅岭红色旅游景区、万马休闲旅游度假区等12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发掘“红、古、绿、黑”旅游资源,投入2.5亿元,在每个乡镇都高起点规划建设了1至3个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百花齐放、百景争艳”的喜人态势。目前,全县建成开放乡村旅游点22个,成功打造出全省首个5A级乡村旅游点丫山乡村生态园和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为避免出现工业经济因资源枯竭而衰的困境,大余主动抓实产业转型,着力强化工业投入、平台建设、帮扶服务和政策扶持,工业经济实现逆势上扬。该县秉持“绿色”理念,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步伐,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钨及有色金属产业深加工基地,海创钨业、天盛金属新材料、明发矿业等一批设备技术先进的大项目建成投产,引进金峰工贸、同聚化工等钨加工配套企业,促进钨产业由粗向精、由低端向高端转变提升,钨及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同时,通过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使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大余加速崛起,非钨产业税收占工业税收比重提高到了45.5%。目前,该县入园企业达到1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袁荣德 特约记者叶兰青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