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政部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09日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这一难题,江西省赣州市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帮扶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以一定比例的财政保证金撬动银行贷款,2013年以来,该市通过“创业信贷通”“小微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财园信贷通”融资模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低利率的融资支持,为企业发展构建了从初创、成长到壮大全过程的立体化融资服务体系。与此同时,为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长效稳定脱贫,2016年,该市又出台了“产业扶贫信贷通”,为贫困户提供发展产业亟需的资金。2016年,该市上述“五个信贷通”合计撬动银行贷款突破200亿元,达219.92亿元,惠及全市16.32万户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贫困户,为企业和贫困群众降低融资成本10亿元以上,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帮助贫困群众实现长效脱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赣州市“五个信贷通”融资模式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银行贷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破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拉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了政府、银行、企业和贫困户共赢。主要体现在:
一是提高了政府资金使用效益。过去,财政支持企业发展手段单一、方式简单,大多以企业申报、部门审批、财政拨款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撒胡椒面”的现象,既难以满足广大中小微企业的需求,也无法体现财政资金公平、公正的要求。“信贷通”模式改变了传统方式,政府部门不参与具体贷款审批项目,主要由银行和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开创了“财政资金增信、银行独立审批、部门强化监管、企业主动跟进”的市场运作新模式,丰富了财政帮扶经济的手段,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放大作用,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扩大了财政资金惠及面,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就业。
二是促进了金融机构业务创新。“信贷通”模式在贷前审批、贷后跟踪等环节设置了有效控险屏障,降低了银行放贷风险,解除了银行后顾之忧,银行由怕贷变为敢贷,惜贷变为肯贷。2016,该市“信贷通”不良率均低于银监会公布的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1%这一平均水平。“信贷通”这一风险较低、收益较好的融资模式,为该市金融机构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拓展新业务提供了有益探索。
三是支持了中小微企业加速发展。“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创业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作为专门扶持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模式,贷款企业无需抵押和担保,贷款利率最高上浮不超过30%,同时开辟“信贷通”审批绿色通道,极大地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信贷通”引导推动更多金融资本向中小微企业倾斜,有力促进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全年为企业减轻融资负担7亿元以上。
四是带动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为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长效稳定脱贫,2016年,该市筹集10亿元财政风险缓释金启动“产业扶贫信贷通”试点,撬动银行为发展蔬菜、刺葡萄、茶叶、白莲、烟叶、芳香苗木等地域特色明显、见效快、可持续的种养殖业及其他扶贫效果好的产业的贫困户发放贷款,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亟需的资金问题,为“造血”式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