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一年批筹21家险企 想拿保险牌照需讨巧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3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下,保险业备受资本喜爱。根据Wind资讯数据,2016年以来共有70家上市公司参与成立保险公司。据不完全统计,等待获取保险牌照的企业已超过200家。
据界面新闻统计,2016年保监会共批复筹建了21家险企。在保险牌照发放收紧了几年后,2016年可以称得上保险牌照发放的大年。
由上表可知,2016年获批的险企包括2家健康险公司、1家保险销售公司、1家自保公司、2家再保险公司、2家资管公司、3家财险公司、3家互助保险和7家寿险公司。
种类丰富,是去年监管层批筹牌照的一大特点,这符合“丰富市场主体”的整体方针。根据《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7年监管层将继续深化保险公司改革,发展再保险市场,并推进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由此带来市场主体多元化。
实际上,寿险牌照一直是资本更为青睐的牌照,在2016年批筹的险企中,寿险牌照占比较高。然而,相比其它保险牌照,因寿险承保时间漫长,涉及投保人的人身安全,医疗健康等重大事宜,因而对寿险公司的经营信用与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寿险牌照发放审核会再苛刻一些。
华贵人寿的获批之路就充分体现了寿险牌照一照难求。2013年10月便发起设立的华贵人寿,历时近3年,在2016年7月才获得了保监会批复,成为贵州本土第一家法人保险公司。
鉴于寿险一牌难求,许多资本选择了退而求其次,申请同为人身险的健康险牌照或养老险牌照。去年12月,监管层一口气发出两张健康险牌照,目前市场上的健康险主体不超过10家,未来有进一步丰富的空间。
“新兴主体”出现,是去年发放牌照的另一特征。去年6月,保监会下发3张互助保险牌照,包括2家财险互助和1家寿险互助,注册地点均为一线城市,弥补了中国长期缺乏互助保险主体的市场空白。
从地域来看,去年获批筹建的险企大多注册于二线城市,多分布在西部地区。根据12月底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加快贫困地区保险市场体系建设提升保险业保障服务能力的指导意见》,监管层将优先支持中西部省份设立财、寿险保险公司,填补法人机构空白。
要在地方设立保险公司,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当然必不可少,如果能够拉上地方国企一起玩就更好不过了。去年获批的前海再保险、众惠财险均获得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旗下前海金控的支持。华贵人寿、黄河财险也纷纷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此外,除了寿险、财险这两大主流牌照之外,申请一些专业化小众牌照更讨巧,比如自保类保险、再保险、健康险、相互保险等。这些牌照目前市场主体较少,竞争相对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