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废币运动之后 “无现金时代”还会有多远

来源:参考消息    作者:毕晓洋 付一鸣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3日

孟买一家咖啡店门口贴着接受Paytm电子钱包支付的标识(摄影 毕晓洋)
孟买一家咖啡店门口贴着接受Paytm电子钱包支付的标识(摄影 毕晓洋)
  印度:“废币”推动电子支付井喷
 
  参考消息驻孟买记者毕晓洋1月12日报道 去年11月,印度突然宣布面值为500和1000卢比的纸币作废,同时发行新版纸币,以打击国内猖獗的腐败和黑钱交易。政令一出,举世哗然。这意味着占市面流通总面值86%的钞票,将顷刻化为废纸。
 
  一边是旧版纸币一夜失效,一边是新版钞票供应短缺。排队换钞成为几乎所有印度人每天的必修课。无奈之下,印度百姓开始尝试各种其他方式替代现金交易。而为了减轻市场现钞需求,同时加强对个人税收和社会财富的监管,印度政府也推出各种政策,不遗余力地推广“无现”交易。
 
  意外站上“风口”
 
  无论是代表传统的银行卡,还是更为方便的网银,或者更具未来感的手机钱包……“废币”之后,和“电子支付”沾边的所有行业,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炸式增长,迎来了意料不到的“风口”。
 
  作为所有在线支付手段的前提,银行账户成为印度普通民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最为急迫的现实需求。“废币”伊始,由于需要开户的普通民众实在太多,银行不得不安排人手在门口发号维持秩序。即便如此,在新德里工作的迪帕克·库马尔也得等上一个月才有可能完成开户:“我当保安一个月收入也就7500卢比(100卢比约合10元人民币),上个月工资发的还是旧币,月底之前我得存到银行里去。可当我到银行申请账户的时候,柜台说因为人手不够,招待现有客户都捉襟见肘。”
 
  相比库马尔的遭遇,那些已经开通银行账户的人就幸运得多。在安装了POS机的商场超市,他们可以刷卡消费;如果需要给手机充值,可以在运营商的官网支付;而随着供水、供电等公共事业部门陆续开通接口,越来越多的支付场景已经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瞬间完成。
 
  除了日渐活跃的银行卡交易,以Paytm、FreeCharge、MobiKwik等平台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企业,也在这段时间以惊人的速度“收割”用户。以占据印度移动支付市场超过七成的Paytm为例,在废币政策宣布后的不到一周时间里,通过平台发生的日平均交易量超过500万笔,最多的一天甚至达到700万;日访问数增长7倍,用户向电子钱包内充入的财富总量增长10倍,单个客户平均交易数也从3次上升到18次。去年12月初,Paytm甚至宣布,其平台交易额已经超过全印所有银行卡完成的交易总额,成为印度最主要的电子支付平台。
 
  与支付端客户数暴涨相对应,接受电子支付的商家也随着交易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据记者观察,大到餐厅超市,小到街边小店,孟买街头支持电子交易的标志已经随处可见,似乎一夜之间,以孟买为代表的印度大城市就一脚迈入了在线支付的新世界。
 
  政府积极推广
 
  这边厢是废钞政策逼迫民众转投在线支付,而在另一头,为了推广电子交易,改变国内根深蒂固的现金交易习惯,印度政府也是不遗余力,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吸引民众进入“无现”时代。
 
  其实早在去年4月,一款接入了印度几乎所有银行的“统一支付界面”(UPI)就已经上线运营。PC和智能手机用户只要开通银行账号,就可以在任何一款接入该界面的APP或者是网页实现网上支付。这一平台大大降低了民众的学习和使用成本,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在线支付的便利。仅去年12月前9天,基于UPI实现的交易就达到35.8万笔,比前一月增长近1/4。
 
  继而,印度财政部长还公布了一揽子政策,通过折扣和减免刷卡手续费等手段,推动电子支付的普及。政策规定,使用电子支付的消费者,可以获得0.75%的燃油和10%的收费站折扣;城市轨道交通月票或季票给予0.5%的优惠;在线购买火车票可免费获得100万卢比的意外保险,并在预订车上餐食和车站休息室时获得5%的折扣;在线购买保险也可获8%-10%的保费折扣等。同时财政部宣布对单笔少于2000卢比的在线交易免收服务税,同时要求各家银行免除或降低电子交易手续费,以吸引更多商家和用户减少现金交易。
 
  除此之外,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员会也宣布,从今年1月起完全实现学费交纳电子化。在线支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业和服务机构的工作重点。
 
  贫民或遭抛弃
 
  尽管支付方式变革来势汹汹,但对于印度来说,仍有众多因素阻碍着印度人过上“没有现金的日子”。
 
  目前印度网民人数为3.24亿,仅占人口总数的27%。而在广袤的印度农村,互联网接入比例仅有13%。与此同时,印度超过10亿手机用户中,只有15%可以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而这些人也多集中在城市。在这次快速而剧烈的变革中,农村和低收入群体可能会又一次被落在后面。
 
  相对落后的网络基础设施也给政府的宏伟计划拖了后腿。数据显示,在印度,手机支付页面打开的平均时间为5.5秒,是中国的两倍有余,甚至落后于孟加拉国。同时,印度目前实行的互联网传输加密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电子支付的安全需求。去年9月印度曝出的银行卡大规模泄密事件,也给电子支付的前景带来了消极影响。
 
  撇开网络,即使是最传统的刷卡交易,同样面临着POS机匮乏的现实。印度中央储备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印度每百万人口拥有POS机数仅为856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同为金砖国家的中国和俄罗斯,这一数字为4000台,在巴西更是接近3.3万台。而且,其中超过70%的POS机集中在15个大城市——可以想象,当城市居民已经开始习惯刷卡的时候,广大农村人口,或许才刚刚知道这张塑料卡片的存在和用处。
 
  废币令实施后,整个印度经济开始半被迫、半主动地拥抱线上。在媒体“夜以继日”的报道中,在线支付,似乎已经成为社会财富流动的主力渠道。但在热闹的舞台背后,广大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村居民,却面临着被“新生活方式”抛弃的隐忧。
 
  瑞典:现金交易越来越少
 
  参考消息驻斯德哥尔摩记者付一鸣1月12日报道 1661年,瑞典成为欧洲首个发行纸币的国家。而现今的瑞典,人们却越来越不习惯使用现金,电子支付技术的不断革新令现金支付不断被边缘化,整个社会都在推动电子化交易,“无现金化”发展迅速。
 
  在瑞典,“不收现金”近年来正被越来越多的商家和公共服务机构所采用。无论是公共交通售票,还是商场购物,都可以轻松告别携带现金的不便,电子钱包和银行卡支付早已成为支付形式,就连以前需要投币才能使用的公共洗手间都可以用电子支付的形式来完成,丝毫不用担心自己身上是否携带了硬币。在一些地区的医院门诊,缴纳挂号和检查费时都只能刷卡支付,在分诊台上也会明示“无现金”的牌子。
 
  瑞典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与发展,电子化交易的大面积普及也是金融机构大力推动、科技公司服务支持和商家重视这几个方面相结合后产生的。“无现金化”给大部分瑞典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捷,瑞典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瑞典现金消费仅占到整个商品消费支付方式的27%。电子支付不仅给人们的实际生活带来便利,也为商家依法纳税、科技研发升级和银行门店安全带来了不少好处。
 
  据瑞典中央银行统计,瑞典十大银行在全国共有1400个营业网点,截至2016年,其中852个网点已全面取消现金服务业务。瑞典北欧斯安银行在全国的网点中有81%已取消现金业务。在记者所住的利丁屿市,斯安银行网点早在3年前就不再受理任何现金业务。即使是在保留了现金业务的瑞典商业银行营业部里,也无法一次性取到大额现金,除了每天1万瑞典克朗的取款上限,大额预约现金提取还要注明缘由,并等待银行审批。
 
  虽然电子化支付给瑞典人的生活带来各种便捷,但一些年长的退休人员对新的电子支付技术无法熟练掌握,他们依然从取款机中提取现金用于日常消费,对“无现金”化进程反对呼声最大的也是退休人员联合会。另外,近年来不断攀升的电子支付和网上银行诈骗案发率也对全面实现“无现金”化社会提出了更多挑战。
 
  瑞典松兹瓦勒中部大学公司经济学教授彼得·厄曼认为,尽管“无现金化”在瑞典发展迅猛,但要全面实现还需要一些时间。力推“无现金化”的银行已从电子支付中获益匪浅,但现金作为一种金融消费服务产品,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要存在得“更久”,这主要取决于“无现金化”的阻力大小,例如老年群体的极力反对。
 
  瑞典中央银行金融稳定部的比约恩·塞根多夫说,央行预计瑞典2030年将全面实现“无现金化”,这不是简单的估算,虽然无法计算出确切日期,但根据瑞典人每年的消费习惯分析统计后得出的结论是现金支付比例逐年快速下降。他强调,技术革新是主导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消费者能够选择的电子方式越多,人们将越青睐“无现金化”。
 
  丹麦:“无现金社会”尚不现实
 
  参考消息驻哥本哈根记者石寿河1月12日报道 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丹麦的“无现金”消费理念更为超前,当地人民日常消费与交易更多依赖非现金支付手段。在丹麦,只要手持一张银行卡,几乎可以在任何消费场所“畅通无阻”,无论是大型商场、酒店还是农贸市场里的摊点。在丹麦超市里,即便是十几克朗的小数额商品结算,选择刷卡结账的人也比比皆是。非现金支付和结算方式成为丹麦民众和商家的首选。
 
  网上支付在丹麦也比较盛行。在当地工作的几年里,记者的个人信箱经常会收到诸如房租、水电、电话费等各种账单以及从政府发来的各种缴费单。此时,最为便捷的支付渠道无疑是网上银行。如果是定期缴纳的费用,还可主动向银行提出业务申请,银行在得到授权后将定期自动从个人账户里扣款,并于每月月底寄送对账单。
 
  近几年,自智能手机可实现绑定个人银行账户并完成交易以来,手机支付方式越来越受欢迎,在年轻人中更是受到追捧。2013年5月,丹麦的丹斯克银行推出手机客户端“移动支付”,它适用于小额支付,如超市购物结账、车票费用支付,或者朋友间小额转账等。由于操作方便、交易快捷,“移动支付”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扩张,丹斯克银行称,目前丹麦已有超过半数人口安装使用了“移动支付”。
 
  2015年5月,当时的丹麦政府在大选前推出一揽子经济增长计划,其中一条是计划从2016年起,将允许部分行业如服装零售、饭店餐饮、加油站等可自行决定是否接受现金。丹麦政府的这一决定引起社会热议,不少媒体争相报道丹麦的“去现金化”,甚至有部分媒体称丹麦有望成为世界第一个完全不再使用现金的“无现金社会”,丹麦克朗也将很快被送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然而一年半过去,丹麦是否真的实现了所谓的“无现金社会”目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时沸沸扬扬的“无现金社会”话题,现在已经少有人提起,而当初的这一美好愿景,现在看上去多了一些过度炒作的意味,丹麦的“无现金”之路道阻且长。
 
  以丹麦为代表的部分欧洲国家,尽管其经济发展水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其社会依然是多元的。与之相应,人们消费购物的支付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差异化的需求。
 
  从现阶段来看,现金依旧不可或缺——没有现金,当地儿童和那些没有银行账户的人该如何是好?更不用提那些前来出差度假的旅客,没有现金,丹麦的支付网络能够保证数千万旅客身上的银行卡被接受吗?没有现金,包括街头那些靠卖艺或乞讨为生的弱势群体又该如何谋生?而且,电子支付再方便也会有“不靠谱”的时候。
 
  记者有次去哥本哈根一家商场,在路上收到新闻,说丹麦的支付系统出现故障。在商场吃饭后结账刷卡时,果然无法完成支付,只好改用现金。离开商场时,商场内部仅有的几个银行自动取款机前已排起了长龙。

分享:

来源:参考消息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