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福康人寿保险梦碎 保险牌照审批趋严

来源:京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1日

    京华时报讯(记者牛颖惠)保险资金搅动资本圈的同时,保险牌照成为了市场抢手货。不过,这一现象或许正因监管趋严而发生改变。
 
  苦命福康 保险梦碎
 
  1月6日,保监会开出了2017年第一张禁令,驳回福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康人寿)筹建申请。
 
  公开资料显示,参与筹建福康人寿的企业包括大连机车商业城有限公司、江苏双良科技有限公司、大连景顺物流有限公司、本溪嘉泰贸易有限公司、海南中胜置业有限公司、中大正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大连骏融投资有限公司、大连福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保监会认为,福康人寿经营定位不明确,从其申请的业务范围、发展规划、经营策略等材料看,没有论证形成差异化经营理念和系统可行的商业模式;拟任总经理不符合《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的要求。主要发起人大连机车商业城有限公司、江苏双良科技有限公司不符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关于主要股东的要求。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保监会先后否决了4家保险公司的筹建申请,与福康人寿的情况类似,主要的否决原因集中在商业模式、股东资质、高管资格这三方面。而2016年中,获准筹建的保险公司则有22家。可以明显看出,监管对于资本涌进保险业始终保持着警惕,对于入行门槛的把控更是“绝不手软”。
 
  扎堆涉险 前途未卜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仍有约200家公司排队等候新牌照,同时,有超过70家上市公司参与成立保险公司。平安证券表示,产业资本进军保险业的主要原因包括促进转型升级、降低融资成本、分享保险红利、增加企业利润,以及市值管理需求等。
 
  值得玩味的是,即使取得保险牌照,也未必一劳永逸。就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贵人鸟发布公告注销旗下保险公司——享安保险。这家仅仅存活了8个月的企业,尚未开展实际经营业务就黯然离场了。
 
  对注销原因,贵人鸟方面直言:“为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及对外投资风险,优化公司整体运营结构,保护公司及股东利益。”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曾针对社会资本争相进入保险业的现象表态称,这表明社会资本对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保监会对保险市场准入始终谨慎。
 
  据了解,保险行业保费增长率每年以20%甚至更高速度增长的利好,使得各路资本竞折腰。一方面,由于保险牌照具有稀缺性,在企业搭建金控平台的过程中,保险牌照是关键一环;另一方面,因为保险资金具有长期稳定性,而且获得成本较低,能够为公司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流。
 
  但是,按照以往的惯例,在保险行业中,基本保持着“7年亏,8年平”的现状,也就是说,即便取得保险牌照,想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并不现实。
 
  拒绝野蛮 保险姓保
 
  随着去年末“险资野蛮人”事件的不断发酵,新一轮监管风暴强势来袭。尤其是一些社会资本进入到保险公司后,利用保险融资快的属性,不断搅乱资本市场。
 
  2016年8月,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公开表示,一些股东企图把保险作为单一融资平台,保监会将旗帜鲜明地站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一面,对这样的大股东依法依规惩治,不给不想真心做保险、只想浑水摸鱼的人可乘之机。
 
  项俊波强调,寿险公司要盈利一般需要7年至10年,股东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把保险当成“提款机”。他同时强调:“保险业关系国家金融资源的分配和金融安全,保监会对保险市场准入是比较慎重的。”
 
  2016年年末,保监会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通过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业务监管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监管,引导人身保险公司依法合规经营和优化业务结构,促进人身保险业规范健康发展。将根据新的股权管理办法,严格核查保险机构入股资金来源与流向,严防用保险资金或通过理财方式自我注资、自我投资、循环使用,把资本和资产的真实性列为监管的重点内容,强化资本金的真实性审查,确保资本金来源依法合规。
 
  有保险业内人士表示,保监会正在收紧保险牌照发放节奏,希望借此降低部分险企的激进经营和投资行为带来的风险,但是对于真正想做好保险事业的公司依然鼓励,坚持保险姓“保”,以保障为基准。
 
  平安证券也在其研报中认为,上市公司目前主要通过新设保险公司、收购保险公司股权及参与保险公司经营活动三种方式进军保险产业,预计这一趋势在今年仍将持续。
 
  据悉,保监会近期又给新设保险公司指出了一条明路,称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优先支持中西部省份设立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支持贫困地区企业投资保险业。保监会方面透露,去年以来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及中西部机构较少省份予以倾斜,但绝大多数贫困地区依然面临保险机构数量偏少、覆盖程度较低等问题。

分享:

来源:京华网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