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标准粮田示范基地。 |
|
|
位于赣县示范区的赣州铭宸蔬菜科技产业园核心区规划图。 |
|
|
赣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的新型栽培模式。 |
|
|
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谱赛科(江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提纯车间。 |
|
|
赣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展示大棚一角。 |
|
|
示范区管委会展厅外景。 |
|
□罗敏 姜恢武 文/图
1月9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传来喜讯,赣县区被评为2016年度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县。这是赣县全力打好现代农业攻坚战取得的又一殊荣。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的赣县,近年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农业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强势推进。如今,示范区“一区三园”框架已基本形成,新开发面积33.56万亩,形成了果业、蔬菜、油茶、甜叶菊、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与此同时,赣县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和“空心房”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新农村秀美宜人、蒸蒸日上。
农业发展跨入新时代,农村建设日新月异。赣县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经验成就多次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2016年8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以“园区升级,打造现代农业样板”报道了赣县智慧农业方面的做法与成效。2016年8月,赣县列入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2016年11月,赣县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A
智慧农业
风生水起
作物生长好不好,打开手机就知道;端坐家里,就能轻松管理一个果园、一片菜地……
走进赣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集中连片的果园、菜地、油茶林、甜叶菊等被施以科技的神力,顿时充满魅力,令人称奇。
在示范区里,300多个传感器、800多个摄像头监测点安装在该区18个农业生产基地,实时记录、传输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环境数据。农技人员坐在办公室里,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实时监测每一株作物的状态,及时调整温度、湿度、光照度等指标,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管理果园菜地。
“通过大屏显示,我们能清晰看到气象、土壤、
经济、电商、食品安全、专家库等海量数据信息,为政府部门、农业生产经营者精准把脉。”近日,站在赣县智慧农业展示中心农业大数据平台大屏幕前,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赣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大智慧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了一个中心、两大平台和六大系统的智慧农业体系。“智慧农业”的建设,不仅有效解决了精播、精施、精准控制、全程溯源等瓶颈问题,驱动农业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变,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为了让农业尽早搭上互联网快车,赣县牢固树立“互联网+现代农业”理念,围绕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举办了智慧农业现场交流会、智慧农业产销对接会,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业物联网项目,已完成综合服务平台和9个推广示范点建设,并充分发挥农业物联网的试点示范效应,引导园区企业、基地积极参与。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把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引进一批农村电商企业,健全农产品物流配送网络,全力打响赣县电商品牌。
B
项目建设助力攻坚
2016年3月,赣县引进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在江口镇投资5亿元,建设万亩蔬菜科技产业园项目,核心区规划建设面积1500多亩,集生产、休闲、观光、体验、物流、销售于一体。目前2个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的科技智能大棚已建成。项目全面建成后,有望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蔬菜产业的龙头、产业扶贫的样板、三产融合的示范。
2016年,赣县立足大项目,拉动大投入,促进大发展,积极打好现代农业攻坚战。该区选定了赣南脐橙、蔬菜、油菜等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农村改革、生态屏障与绿色农业等十大项目67个子项目为攻坚目标,现代农业攻坚战项目完成总投资16.37亿元。
通过北上南下,赣县积极开展农业招商活动。2016年现代农业攻坚战招商引资项目6个,总投资9.5亿元,占现代农业攻坚战总额的58%。
立足三产融合,赣县积极申报现代农业大项目。目前已成功编报了总投资8.79亿的蔬菜三产融合项目和总投资6.06亿元的甜叶菊三产融合项目,通过“接二连三”、三产融合,着力打造该区甜叶菊、蔬菜的产业品牌。
现代农业要真正实现高效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为此,赣县积极推进科技项目的高效实施,2016年组织园区企业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项。其中:中新云农公司“智慧农业+绿色果蔬关键技术示范”项目申报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三年滚动计划,已获得立项资金300万元。全标生物、谱赛科、“甜菊袋泡茶”等8个产品申报了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通过项目实施,一批新技术、新品种得到推广,园区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C
绿色崛起势头强劲
保住了绿水青山,就保住了金山银山。
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赣县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严格执行“保护森林、保护生态、保护水源地、保护后龙山”的要求,所有项目开发必须坚持做到山顶戴帽,预留隔离带,禁止陡坡开发,实现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最小环境代价、最合理资源消耗的有机统一。
该区着力打造新型业态,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的城乡互动产业,于2013年被认定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2016年11月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目前,赣县已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生态文化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
与此同时,赣县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甜叶菊、脐橙等两条农业循环产业链条,发挥谱赛科、菊隆高科、天绿生化等农业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循环利用上做文章,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创建绿色品牌。进一步整合赣县区现有的沙地板鸭、五云桥蔬菜、阳埠腐竹等农产品品牌资源,统一名称、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策划,实现产销共赢。加快“三品一标”和农产品品牌的创建,着重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D
打造美丽宜居“后花园”
村道平坦笔直,小游园绿树成荫,小广场错落分布,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走进赣县吉埠镇,处处可见乡村秀美景观。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还要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打造宜居宜业的秀美乡村。赣县大力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和“空心房”整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升级,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着力打造美丽宜居赣州“后花园”。
该区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列入全区现代农业攻坚战中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项目进行调度,印发新农村建设、垃圾治理、清河行动、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等一系列文件,2016年组织召开了五次六大攻坚战工作调度会议。2016年,该区共投入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1.62亿元,共投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9859万元,均比上年大幅增长。
按照“培育中心村、提升特色村、整治一般村、扶助贫困村”的思路,赣县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区7个中心村及106个一般自然村村点共改路350公里,改水6809户,改厕6809户,改房15.5万平方米,完成电信网络建设的村点109个,完成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村点数30个。
推进乡村建设的同时,赣县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按照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处理)、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完善全县农村日常保洁、垃圾收集、转运集中、终端处理设施,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该区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184万吨,开工建设热解焚烧炉25座,投入运行19座,建成乡镇垃圾压缩站2个,配有密闭式转运车54辆、专用勾臂车50辆,手推车412辆,乡村垃圾桶19350个、密闭收集箱1644个,为自然村庄、集镇配备农村保洁清运人员1704名,全区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