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民生新闻 >> 正文内容

聚力攻坚奔富路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9日

秀美乡村。
家具企业聚力脱贫攻坚。
种植户在采摘蔬菜。
繁忙的生产线。
游客在电商服务站购买商品。
 
    □张本府 肖皓文 记者温群君/文 特约记者杨晓明/图
 
  路上车水马龙,园区厂房林立,处处机器轰鸣……近日,记者走进南康区镜坝镇,一路上,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朝气蓬勃,发展劲头十足……
 
  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南康区镜坝镇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加速同城发展、加快富民强区”战略部署,主动策应南康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临港经济区工作目标,全力落实“123”重点任务,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十三五”的顺利开局。
 
  1  “党建+”,加出内生原动力
 
  2016年12月29日,隆冬,赣州市南康区三龙家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申昌莲正在忙着赶工,给将出厂的一批家具打包装。记者简单说明来意后,她立即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抽空跟记者聊了起来。
 
  申昌莲介绍,她是南康区镜坝镇洋江村人。起初,她和丈夫一起在家养鱼,生活还过得去。几年前,洪水冲毁了她家的鱼塘,鱼死的死、跑的跑,几年的积蓄毁于一旦。祸不单行,丈夫因为意外导致大腿骨折,已经干不了重活,无技傍身的申昌莲也失业了。得知这一消息后,南康区三龙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金山主动找到申昌莲,将她聘请到自己的家具厂上班,解了申昌莲的燃眉之急。
 
  镜坝镇的家具产业历经多年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家具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就有10家。该镇通过镇村两级干部走访113家家具厂,宣传入园入区政策,目前已申报“转企升规”58家。若能发动这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大有裨益。正如镜坝镇党委书记陈国正所说:“家具产业是镜坝镇的支柱产业,也是富民产业,应该利用好这一优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它们的作用。”
 
  2016年10月,经过深入调研和发展培育,镜坝镇党委在该镇家具企业中新组建了53个党支部,其中单独建10个、联合建43个,实现在家具企业党的组织工作全覆盖。党支部建起来了,选好支部书记是关键,镇党委从企业内部择优选拔和派驻镇、村优秀党员任非公党支部书记两个途径,选优配强党组织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过去仅仅依靠镇、村两级党委政府,扶贫进度不明显,现在我们改变这种传统的做法,依托我们庞大的非公有制企业数量,抓实党建,把力量聚合起来,形成合力。”陈国正说。
 
  为引导全镇家具企业党组织及其覆盖企业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这项系统工程中,镜坝镇党委制定下发通知,在该镇非公企业党组织中开展“党建+精准帮扶”工作,以党建引领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按照南康区非公党组织“四联四会四岗”工作机制,党支部定期走访贫困户,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实际困难,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结对帮扶企业,通过党支部搭台,建立帮扶企业与贫困户的双向沟通,帮扶举措更加有的放矢、精准有效。
 
  在“党建+精准帮扶”工作中,镜坝镇组织实施了开发提供一批就业岗位、结对认领一批特困贫困户、捐助一笔仁爱脱贫基金“三个一”工程。即:一是开发提供一批就业岗位。各家具企业党支部根据所覆盖家具企业自身实际,设立门卫、保洁员、下料工等适合贫困户就业的非技术性岗位,吸纳在家闲置劳动力,无技能专长但有务工需求的贫困户就近务工。二是结对认领一批特困贫困户。以“贫困户自愿申请,支部认领结对”的模式,重点扶持无劳动力且无经济来源贫困户及家庭贫困学生。三是捐助一笔仁爱基金。基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扶特”,扶持因病等原因缺乏劳力致贫的特困贫困户;二是“扶学”,扶持考取二本以上大学的贫困户子女;三是“扶急”,扶持发生意外事故需要帮助的贫困户。该镇还成立了镜坝镇精准脱贫合作社,管理仁爱脱贫基金,安排贫困户匹配就业和结对。如该镇打造了“三个一”示范点,选定明佳家具联合党支部所覆盖的四平弯板厂作为“三个一”助推精准扶贫示范企业。四平弯板厂企业主为镜坝镇联民村刘金平,目前该企业已安排贫困户就业10人;捐助仁爱基金2万元;结对认领贫困大学生1人,所认领学生现就读于南昌大学,企业计划年资助资金2万元,直至其研究生毕业。
 
  党建“龙头”抬起来了,帮扶的力量强了、举措准了,脱贫步伐也就快了。截至目前,精准脱贫合作社已为贫困户量身定做就业岗位108个,安排贫困户就业485人,发动企业捐助脱贫基金180.2万元,已发放18.9万元,结对帮扶贫困户127户。其中为该镇“十三五”贫困村城埠村提供就业岗位21个,发放脱贫基金9.2万元,帮扶贫困户56户。2016年脱贫468户1785人(城埠村132户438人),精准扶贫取得了实效。
 
  2  “产业+”,加出发展新引擎
 
  记者驱车前往南康区镜坝镇老镜坝村采访。一路上,阡陌交通、瓜果飘香,放眼望去,果蔬苍翠、绿意盎然,一派田园风光,美不胜收。蔬菜种植户口吴明正在采摘自家种的大白菜,准备运到南康市区售卖。“如今镇里的政策好,地也多了,租金还便宜,今年我承包了6亩地种绿色蔬菜。”吴明一边清洗蔬菜一边对记者说。
 
  再往前行驶一段路程,便来到了位于镜坝镇老镜坝村的金潭生态农庄。因为正值周末,农庄格外热闹,游人如织。农庄是是镜坝镇精准扶贫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金潭生态农庄业主蔡裕建告诉记者,农庄的帮工也都是当地的贫困村民,现有固定用工52名,其中贫困户就有20多名,可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镜坝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吸纳贫困户就业。金潭生态农庄的客户经理钟祥坚原来就是老镜坝村的贫困户。两年前,钟祥坚还在家具厂上班,因为事故导致腿部受伤严重,失业在家。通过政府牵线,钟祥坚来到农庄干活,一步步升职到客户经理,他说:“当初失业在家没有经济来源,心情很郁闷,如今每月有近3000元的稳定收入,年底还有奖金,生活越来越好了。”
 
  近年来,镜坝镇建立吸纳贫困户就业、流转贫困户土地、贫困户返包土地等“现代农业+精准扶贫”模式。加快土地流转,集中连片流转农户土地,积极鼓励引导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土地流转,既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又能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陈国正介绍,以金潭生态农庄为例,农庄规划面积800亩,第一期流转土地面积240亩,其中流转42户贫困户土地面积35亩,每亩土地一年的流转租金为900元,平均每户贫困户可从中收入750元,加上奖补资金每亩300元,仅土地流转这一项,贫困户每年就能增收1000多元。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镜坝镇创新模式,推行返租倒包形式,即设立土地流转认种区,在流转承包贫困户土地支付租金的同时,将土地返还给贫困户种植。不少贫困户起初因不懂技术、担心销路,对返租倒包心存顾虑。为打消他们的顾虑,镜坝镇以合作社为平台,组织农户开展技能培训。同时,设立农家书屋,提供果蔬种植、水产养殖等图书读本,方便贫困户自主学习提升技能。贫困户种植的所有农产品全部由农庄按市场价收购,贫困户只管种,不用担心销售问题,贫困户每年认种增收1200余元。
 
  镜坝镇积极打造电商平台,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代销贫困户制作的农副土特产品。贫困户看到不用愁销路,纷纷加入到制作农副产品的行列,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陈国正说,该镇按照“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的思路,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重中之重的工作抓手,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引导贫困户走产业发展促脱贫新路子,逐步形成现代农业助推精准扶贫的新局面,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  “民生+”,加出群众幸福感
 
  最近,家住镜坝镇爱民村赖屋坑组的赖华光迎来了乔迁之喜。74岁的赖华光老人告别住了大半辈子的危旧土坯房,搬进了干净整洁的农村保障房。赖华光是村里的分散供养五保户,在有生之年能够住进新居,这是他怎么也想不到的。“原来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常常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还是风吹雨淋,真的没想到我也能住上这么漂亮干净的新房子,感谢党和政府。”赖华光说。
 
  民生无小事,人民大如天。镜坝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解决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该镇通过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2016年,镜坝镇积极推进农村保障房建设,完成农村保障房建设项目2个,安置贫困户14户,让贫困户老有所居。像赖华光这样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在镜坝镇有113户,镜坝镇针对这一部分人发放救济金39.3万元,每人每月可领290元。为改善老百姓生活状况,该镇对全镇低保进行了摸底排查和调整,增加低保户304人,重点关注精神病、残疾人、弱智患者等困难群体。推进新农保与新农合参保工作,全镇13个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277人,参保率达80%,新农合参合人数30451人,参合率达98.6%。同时,免除1765名贫困户、困难党员等困难群体新农合参合费用,做到了困有所济,难有所保,病有所医。
 
  镜坝工业园是该镇的重点建设项目,将打造成为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园区建设涉及地域广,征地拆迁是重点难点,广大干部职工冲在一线,靠前战斗,基本完成园区征地拆迁任务。2016年,完成征地362.5亩,签订房屋拆迁协议71户,拆除房屋56户,平整面积276亩。在做好征地拆迁确保建设进度的同时,该镇坚持保障于民、安置先行、功能齐全的原则,全力保障征地拆迁户安置工作,加快房屋安置点建设。完善房屋安置点道路、供水、用电等基础设施,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放线安置房屋146户331套。目前,园区内海燕置业60亩用地及爱康集团120亩用地顺利交付使用,家具产业200亩标准厂房建设用地即将交地。
 
  全面完成X511县道升级改造项目镜坝范围内150多亩的征地拆迁任务,连城至学堂下乡道升级改造2.5公里已完成招投标和征地拆迁,修建环村公路1030米已完成500米,规划新修通组公路4.5公里、通户路26公里……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折射的是镜坝镇党委、政府一颗炽热的为民之心。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始终是阻碍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瓶颈。2016年,镜坝镇下大气力攻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断头路”,彻底挪穷窝、拔穷根。扶贫先扶智,镜坝镇近年来还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加大财政投入修缮中小学校校舍,极大地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新年新气象,击鼓再催征。2017年,镜坝镇上下将撸起袖子加油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实干担当,努力把镜坝建设成为工业重镇、经济强镇和特色小镇。”对镜坝镇的未来,陈国正心中早有蓝图规划。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