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抓扶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6日
“党委、政府的真切关怀,让我感到无比温暖。”近日,赣县区吉埠镇枧田村贫困户戴小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据了解,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身有残疾的他不仅可以在爱心超市领取生活必需品,还成为村里的保洁员,每月有了稳定收入。眼下,在赣县区,“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的坚定决心已化作火热实践,全区脱贫攻坚战正酣。赣县区委书记胡晓平说:“带着感情抓扶贫,就是要以稳定脱贫、长期致富和持续发展为目标,采取超常措施,拿出过硬办法,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车间”,拓宽增收渠道
“农时在田间务农,闲时在车间务工。”村里设立“扶贫车间”之后,吉埠镇枧田村群众脱贫致富又多了一条途径。车来车往的省道江兴线旁,紧邻“扶贫车间”的蔬菜基地里,村民们忙着收菜、过秤、装车,一片丰收的欢声。
实现稳步脱贫,必须拓宽增收渠道。吉埠镇致力发挥枧田村劳动力充足、交通优势明显的优势,在村里设立了涵盖制衣、彩灯制作、废旧物品回收、爱心援助以及蔬菜产业基地建设的“扶贫车间”,构建了从农忙到农闲、从田间到车间、从发展产业到扶持创业就业的全方位精准扶贫格局。
“勤奋劳动主动脱贫,勤劳双手创造幸福。”在“扶贫车间”里,赫然醒目的标语,鼓舞着每个贫困人员。据悉,仅吉埠镇,就已经组建甜叶菊、杨梅、贡芋等专业合作社28家,成立“扶贫车间”7家,“合作社+基地+车间+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让近千贫困户从中受益。以合作社为连接产业大户和贫困户的纽带,基地成为贫困户从事产业发展的载体,扶贫车间成为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的平台,使贫困户增收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脱贫超市”,强化便民服务
出赣县城区往北,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便来到了沙地镇精准扶贫“六站一中心”。大厅里,扶贫干部们正热情接待前来办事的贫困户。“‘六站一中心’可以为贫困户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指导、产业帮扶等服务。换而言之,这里就是个‘脱贫超市’。”镇党委书记王强说。
打造“六站一中心”的初衷是什么?区扶贫与移民办主任刘森全表示,就是为了实现贫困户长期致富这一目标。在脱贫攻坚中,赣县区经过深入调研认识到:要推进脱贫攻坚,必须推出全面、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来满足贫困户在脱贫路上的各种需求,从而实现长期致富这一目标。因此,该区把乡镇为民服务窗口整合在一起,打造成服务功能齐全的快捷服务“脱贫超市”,以解决贫困户的远忧近虑。
一站式、智慧型办事服务,有效地解决了政策宣传、产业发展、就业服务、社会帮扶、群众办事、
产品购销等方面的问题。如今,“六站一中心”已成为该区各乡镇最热闹的场所。
利益联结,夯实产业支撑
离开吉埠镇,记者驱车前往江口镇旱塘村,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里,火热施工的场景映入眼帘。实施脱贫攻坚,既要立足当前的脱贫致富,更要着眼贫困户的长远发展。赣县区把目光聚集在发展富民产业上,依托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全力建设赣州铭宸蔬菜科技产业园区。
据了解,该园区将建设蔬菜冷链物流区、蔬菜科技核心区、蔬菜联产联销区和蔬菜辐射带动区,项目一期总投资为5亿元。该区围绕产业脱贫攻坚和发展现代农业两大目标,坚持龙头带动、科技引领、三产融合的发展方式。其中,联产联销区和辐射带动区域范围为全区各乡镇,重点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建立100个蔬菜产业合作社,帮带1000户贫困户,使每户贫困户因此实现年收入1万元以上,并在辐射带动区建立200万元扶贫基金。“有产业作为支撑,通过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可让更多贫困户参与进来,实现贫困户的持续增收。”该项目负责人说。
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还有甜叶菊、脐橙、油茶、烟叶等特色产业。今天的赣县区,“乡乡有特色产业、村村有扶贫项目、户户有增收渠道”的喜人格局已然形成。2016年,该区共发展甜叶菊1.5万亩,种植蔬菜10.4万亩、产量17.85万吨,总产值达3.6亿元。仅甜叶菊与蔬菜两大产业,预计可带动2000多户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