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保险业2017年前景几何? 机构:牌照仍然是香饽饽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6日

    证券时报记者 陈冬生
 
  作为去年的市场热点,保险行业在2017年将何去何从?近日,多家机构发布了保险行业年报,对行业发展前景、举牌现象、牌照争夺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寿险财险看法不一
 
  平安证券表示,目前,利率下行还未对保险公司造成太大影响,且保险公司和监管部门都已开始进行资产配置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保费增速过热、寿险产品短期化、理财化的特征将得到进一步抑制。因此仍看好保险行业发展。
 
  长江证券也表示,今年保险公司承保结构将持续优化,新业务价值增长发掘新动力:分红险回归主流,承接万能险溢出的保险需求;健康险消费属性支撑未来高增长;新业务价值增长开始回归产品设计和规模扩张。
 
  国泰君安国际认为,基于债券收益率温和上升以及上市险企意图降低保单成本的预期,今年保险行业投资主题更为偏好寿险公司。不过,预计寿险保费收入增幅将收窄。
 
  东方证券则给出了比较明确的时间节点。其研报称,保险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短期承压,预计中期开始释放利好,今年三季度将迎来业绩拐点。
 
  另一方面,对于财险,形势并不乐观。长江证券表示,产险增速依旧承压,从保费占比来看,车险保费占产险的比重仍然很高,在80%左右;从增速来看,产险和车险的增速均呈现下行的趋势,车险增速近年来较产险略高,非车险的产险市场仍然难有起色。
 
  国泰君安国际也表示,预计财险行业的整体综合成本率或将由于新车销售增幅收窄和物价整体上升而在今年受到一定压力。
 
  举牌行为会更加规范
 
  去年,保监会加大监管力度,明确表示对于激进的股权投资行为会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险资再度站上风口浪尖,但相较于2015年,险资整体举牌规模已大幅缩减。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少有30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而截至2016年11月底,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仅不到10家。
 
  平安证券表示,今年险资举牌仍会延续,但将更加规范。保险资金体量大、久期长、追求绝对收益,是股权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但是去年年末部分保险公司的行为使得监管层强化对险资举牌的监管,敦促险资成为长期资金提供者和善意的财务投资者。
 
  国泰君安国际表示,近期不太可能出现频繁和大规模险资举牌行为。上市险企投资了多种权益类工具,从上市公司股票到投资基金单位,从资产组合平衡性需求的角度判断,频繁举牌对于他们并无必要。且大部分上市险企为国有企业,其投资风格可能更加理性。
 
  牌照争夺战仍将持续
 
  保险牌照持续走热,引各路资本争相竞逐,目前仍有约200家公司排队静候新牌照。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共有超过70家上市公司参与成立保险公司。同时,还有多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是全资子公司参与其中。
 
  平安证券表示,产业资本进军保险业的主要原因包括促进转型升级、降低融资成本、分享保险红利、增加企业利润,以及市值管理需求等。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A股中已有超过56家上市公司累计持有36家非上市保险公司的股权。其中,33家上市公司持有非上市保险公司5%以上的股权。
 
  平安证券认为,上市公司目前主要通过新设保险公司、收购保险公司股权及参与保险公司经营活动三种方式进军保险产业,预计这一趋势在今年仍将持续。
 
  此外,针对2016年年末保监会发布的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以及加强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海通证券表示,预计将不再有新的“融资平台类”公司出现,上市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