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三大问题的处理直接影响2017年中国经济走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易宪容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4日

  刚刚进入2017年的第一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12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1.4%,是年度的次高点,宏观经济形势整体看上去正在企稳。不过对于2017年来说,中国经济依然会面临三大问题的考验——即经济的“房地产化”如何转型、人民币贬值预期如何逆转、中国经济如何“由虚转实”。这三大问题能否处理好,将会直接影响2017年中国经济的走势。
 
  正如上个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要挤出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可以说,如果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能够及时得到调整及转型,中国房地产市场能够真正回归居住的功能,并挤出房地产泡沫,那么将能够为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投机炒作并非是一日生成,而是已经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这种炒作行为不仅严重扭曲了经济资源的配置关系,更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并由此制造中国金融体系的巨大风险。由此看来,要让房地产市场短期内重新回归它的本性,回归基本的居住功能并非易事。
 
  此前的多年以来,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并不少见,但往往是政策一边出台,另一边房价自管自地上升,其结果依然是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调控政策未能把房地产投机与消费区分开来,因此试图通过各种行政手段来让房地产市场价格下降或者挤出泡沫,其结果基本很难如愿。
 
  2017年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情况同样是如此。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只有更多地采用经济杠杆(信贷及税收),而避免过度运用行政手段,才有可能真正达到效果,才能让房地产回归本性,才能挤出房地产的泡沫。
 
  基于此,必须要用严格的税收政策及信贷政策,对住房的投机与消费进行清楚的界定,就得对住房投机炒作进行更严格的限制。
 
  房地产市场的转型,其实也可以看作一次重要的利益关系调整,是少数人的利益向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转移。这将是一次重大考验,也是中国经济重回正轨的最好机会,但是面临的阻力也一定是巨大的。
 
  对于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之风险,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得十分清楚,即房地产泡沫、企业债务过重、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持续等,并希望重点处理一些金融市场风险点。
 
  这几年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之所以会逐渐加大,根源之一还是货币过于宽松,导致市场流动性泛滥,无论是2015年的股市泡沫、汇率震荡,还是2016年房价疯狂上涨、大宗商品市场过度炒作、债券市场震荡等,无不与此有关。
 
  就当前情况来说,市场存在着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因此政策面就一定要规避这样的风险。这不仅涉及国内资金是否会大量流出,也涉及国内外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近来,中国央行及外管局等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的管制办法,旨在恢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而这需要在不破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目标之下,更加注重政策的取舍和平衡。
 
  再就是中国实体经济如何避免“脱实转虚”的问题。中国实体经济的脆弱性,表现在实体企业经营普遍困难,盈利能力下滑,极端的现象表现为受经济“房地产化”的影响,甚至连实体企业也开始炒作房地产,并让大量的资金因此而流入房地产市场。最近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市公司中不乏通过卖出住房来弥补主业亏损的案例。这种状况不发生改变,很难说中国经济在2017年会迎来多大的起色。
 
  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难题就在于如何让“房地产化”倾向得以扭转,如何让2017年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都围绕这个重点而展开。只有实现了这种转型,才能够让中国房地产市场回归到它的居住功能,才能让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逐渐挤出,才能让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降低,才能让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降低,才能让民间资金有意愿增加实体投资,并由此实现让中国经济“由虚转实”。
 
  (作者为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分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