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不是全球大宗商品的救星

来源:和讯网    作者:Nathaniel Taplin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4日

  有评论指出,投资者也不应当指望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除非中央政府出台更多大手笔的直接刺激措施。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不是全球大宗商品的救星 

  全球大宗商品生产商指望中国在新的一年里订购大量铁、煤炭和铜,从而推高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

  这些生产商把宝压在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认为中国的基建支出增加将抵消住房市场增速放缓造成的价格下跌。虽说中国在每一种大宗商品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买家,但认为单凭中国的基础设施支出就能把价格在近期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拉升,恐怕还是有失偏颇的。

  有两个重要原因值得我们思考:首先,除了电线等个别领域,基础设施总体上对金属的消耗比不上办公室或住宅。位于伦敦的金属行业咨询公司CRU指出,房地产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0%左右,但占钢铁需求的比重接近40%。虽然基础设施占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但只吸纳了中国13%到14%的钢铁产量。换句话说,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增长约3%,才能弥补房地产市场每下滑1%造成的铁矿石需求缺口。

  对于铜来说,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电力,而电力行业的投资从去年年中开始便大幅放缓。2016年中煤炭价格上涨导致10月份和11月份的电网投资同比增幅收窄至5%左右,大幅低于2016年初的40%。

  此外,中国债券市场近期出现的震荡也可能严重阻碍基础设施融资。中国大部分基础设施是通过市政债券或所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城市用于规避地方政府借款限制的表外实体。

  中国国债下跌对这两类准主权债的冲击尤为严重。

  与此同时,官方市政债券的需求可能因为货币市场近期出现的麻烦而受到抑制。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除日本外亚洲地区债券业务主管Frances Cheung称,中资银行之所以青睐市政债券,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类债券可以作为货币市场交易的抵押品而被普遍接受。然而,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加息后,货币市场完全处于去杠杆模式,银行对市政债券的需求可能减弱,意味着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将增加。

  未来一年,中国房地产建设不大可能大幅放缓,几乎没有理由预计大宗商品市场会出现2014或2015年那样的重挫,如果矿企继续坚持控制产能扩张就更是如此。

  但出于同样的理由,投资者也不应当指望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除非中央政府出台更多大手笔的直接刺激措施。(文章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分享:

来源:和讯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