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民生新闻 >> 正文内容

山地鸡摇身变成“金凤凰”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1日

  “吃的是谷,喝的是露,若能用它补一补,冬到大寒不用布。”这句流传在民间的歌谣,说的就是石城县木兰乡的山地鸡。短短几年间,木兰山地鸡养殖业从当初的几百羽发展到现在的30万羽,成为当地扶贫攻坚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木兰乡突出产业发展主体作用,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坚持早着手、深调研、精培育、重激励,实现山地鸡产业与精准扶贫工作相得益彰,山地鸡成为该乡一张响亮的名片。
 
  壮大产业规模
 
  木兰乡位于石城县西北部,人少山多、水源好,适合野外养殖。以往,当地农民会在自家养上少量山地鸡,但因为市场小,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低,不能成为规模产业。
 
  为使木兰山地鸡形成集群发展,该乡通过资金、信息等帮扶措施,扶持民间养殖大户,引导养殖大户成立石城县山地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构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订单式养殖体系,形成合力闯荡市场;出台产业扶贫奖扶政策,免费为贫困户提供鸡苗和技术培训,对参与山地鸡养殖的贫困户给予600元/户/年的补助,使合作社与贫困户形成良好的利益连接机制,既促进了产业壮大发展,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现在加入了合作社,不用担心鸡苗,也不愁销售。”木兰乡东坑村山地鸡养殖户何朝亮就是受益者。何朝亮家庭经济非常困难,2013年在乡村干部的鼓励下,走上了山地鸡养殖之路。信心满满的他算了一笔账,今年预计年出栏山地鸡5000羽,按往年保守利润来计算,他今年就能挣七八万元。
 
  目前合作社成立了7人的党支部,已有社员141人,其中贫困户83人,全乡累计年出栏山地鸡从当初的几百羽增加到30万羽。
 
  提升产业质量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木兰山地鸡鸡苗孵化及养殖标准不统一,导致出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
 
  为确保山地鸡的品种纯正,2013年,木兰乡争取到上级项目资金50万元,在杨坊村新建含种鸡场、育雏基地、孵化基地、综合办公楼等于一体的山地鸡专业孵化基地。2015年,木兰乡又借助省卫计委挂点帮扶契机,争资在陈联村再添置2个专业育雏室。
 
  要提升山地鸡质量,除了源头品种保证,养殖技术是关键。为此,木兰乡组织养殖大户到周边县市学习养殖技术。同时成立了产业发展培训中心,定期开展产业技能培训。木兰山地鸡养殖在不断摸索中,逐渐形成了统一供应良种、兽药、饲料,统一执行无公害养殖技术标准,统一疫病防治和技术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产品,分散饲养管理的“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山地鸡的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我们在养殖中不使用饲料,坚决实行野外放养,做到绿色生态。”木兰乡山地鸡合作社负责人谢伙生表示,目前合作社已申请获得“赣绿”牌商标。
 
  质量提升了,贫困户也跟着受益了。东坑村贫困户谢俊行养了一批山地鸡,他说现在手里的鸡品种纯正,质量上乘,价格一再上涨,原有产品早已被订购了。
 
  拓宽销售市场
 
  木兰山地鸡在石城县内名气旺,在其他县市却鲜有人知晓,这种过于单一的市场成为阻止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为走出发展困境,木兰乡确定了“高营养价值山地土鸡”品牌战略,并充分利用报纸、微信、微博等媒体扩大宣传,大力推广山地鸡品牌。今年10月,CCTV7《食尚大转盘》栏目走进木兰乡,进行为期一周的木兰山地鸡专题拍摄,从山地鸡的孵化、养殖、管理,再到餐桌上的美食,全程展示木兰山地鸡的独特魅力,节目播出后引起市场强烈反响。有许多外地客商前来订购,或洽谈山地鸡开发合作事宜。
 
  为进一步拓宽市场,该乡组织养殖大户前往福建三明、永安、清流,广东广州、东莞等地,广泛开拓销售市场,与当地农贸市场、超市、酒店等签订合作销售协议,并在南昌市设立木兰山地鸡定点销售点,将木兰山地鸡直接打入省会城市;采用线上线下合一的运营模式,全力打造立体式电商服务体系,利用“京东仙桃特色馆”“邮乐购”“仙品购”等农村电商网络平台,扩大山地鸡销售渠道,将山地鸡及木兰的茶树菇、黄粉虫、肉兔等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打造本地知名农产品品牌,实现了“销售不出村,产品销全国”。
 
  有了稳定的市场,贫困户养殖的信心明显增强。贫困户何步亮今年的养殖量增加到3000羽,他说以前市场不稳定,不敢多养,现在供不应求,养殖规模一再扩大,下一步准备再增加养殖量,今年脱贫肯定不成问题。目前木兰乡90%的贫困户都参与了山地鸡养殖,预计每户年增收3200元以上。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黄运松 陈先能 曾媛 特约记者邱有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