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黄明明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3日
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而发展资金不足是困扰当前农村贫困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江西保监局积极引导保险资金加大扶贫投入,注重创新保险资金“供血”机制,增强持续造血功能,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成为保险精准扶贫的关键一招。
在江西保监局的大力推动下,江西保险业积极支持赣州市成功开展“投贷保”保险支农支小试点工作,扶持了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涉农、小微企业和农业生产大户。如,人保集团旗下人保资本募集保险资金,购买在赣南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的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资产收益权,通过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渠道,分项目将保险资金定向投放至涉农、小微企业及农业生产大户。
大余县河洞乡农户吴芳寿2010年在大余县河洞村横坑组承包林地2512亩,其中,杉树林2212亩,竹林300亩。因资金不足,扩大种植规模及升级种植技术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得益于险资支农支小项目,吴芳寿获得了190万元保险资金,采购了1万棵杉树苗,除了在现有林地上栽种外,还承包了800亩林地;同时,在林地修建道路,引入防虫新技术,发展大棚育苗业务,农业专业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吴芳寿扩大生产后,吸引20余户贫困农户就业,每人每天可得到80元左右的劳务报酬。当地不少贫困户表示要跟着一起干,共同发展特色产业。
保监会定点扶贫县定南县总人口21万人,贫困人口为11299人,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为贫困人口就医的重点医院。通过“投贷保”保险支农支小项目支持,该医院获得1928万元保险资金,解决医院设备采购、补充流动性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今年新增床位236张,新增医疗服务人员230余人,医院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为贫困人口当地就医提供了便利。
“投贷保”保险支农支小项目总规模为5亿元,分多期进行,第一期5000万元资金于今年1月在江西赣南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完成交易,按用途发放至2户中小企业及11户农户,共计13笔,涉及农业、牧业、林业、水电及医疗5个行业。第二期1.5亿元正在投放中。
同时,针对贫困农村、贫困农民没有可抵押贷款的资产,难以通过借贷解决发展资金的问题,江西保监局积极推动保险业进行产品创新,配合赣州市政府“产业扶贫信贷通”项目推出了一款专属保险产品——“金信保”产业扶贫贷款保证保险,对接“产业扶贫信贷通”,帮助贫困户解决产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保险费率1.5%,仅为贷款保证保险平均费率水平的一半。当贷款本金发生损失时,由银行和保险公司就单笔贷款损失按4∶6的比例分担,保险公司赔付率达200%后,由政府启用风险缓释基金进行风险损失代偿。通过政府、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帮助申请人获取产业扶贫贷款,有效解决金融机构“不愿贷”、贫困农户“贷不起”的问题。赣州市政府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全额保费补贴和贷款贴息。此项业务开办不到一个月,已经承保贷款保证保险13笔,支持贫困户发放贷款金额56万元。
目前,“金信保”产业扶贫贷款保证保险已在定南、于都、会昌等县(市)试点,首单“金信保”扶贫贷款保证保险在定南县签订。该险种推动了信贷资金以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企业+贫困户”、光伏贷、“党建+光伏”、农村产业合作社投资脱贫等模式,为贫困户增加收入。下一步,“金信保”将在赣州全市范围推开,进一步畅通扶贫融资渠道。
此外,江西保险业通过保险产品和信贷产品的创新结合,全面开展油茶贷保险业务合作,将原本政策性保险保额800元/亩,通过商业保险将保额提到最高5800元/亩(1-5年期最高保额达3000元/亩,6-8年期可达4000元/亩,8年以上盛果期可达5000元/亩),基础费率也仅为6‰,极大了提升农户的融资授信额度。
自2015年11月油茶保险开办以来,江西全省累计为1.78万亩油茶林提供风险保障5668.9万元,发放贷款3810.8万元,为30户贫困户解决了资金困难。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