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安邦扫货中国建筑遭问询 未来计划继续增持股份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3日

    证券时报记者 李雪峰
 
  安邦对中国建筑的不断“蚕食”终于引起监管层注意。昨日晚间,上交所一纸问询函,向安邦连问两个问题,要求其尽快核实回复。
 
  回溯前情,安邦于11月18日突然宣布首度举牌中国建筑,而在三季报中,安邦并未现身中国建筑前十大股东之列。在权益变动报告书中,安邦宣称举牌动因系看好中国建筑未来发展,拟以险资介入实体支持基建和民生工程。
 
  安邦将此番举牌定义为“获得长期稳定财务回报”的财务投资,不过,权益变动书同时透露出安邦的下一步动作——未来12个月内至少增持中国建筑1亿股。换言之,安邦未来12个月内对中国建筑持股比例至少为5.33%。
 
  相对于中国建筑300亿股的总股本而言,上述1亿股的增持计划下限值较小,按照该等规模继续增持,安邦远不足以撼动中国建筑控股股东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控制权。由此,安邦自述的财务投资角色获得市场广泛认可,未再被贴上“野蛮人”的标签。
 
  孰料,不低于1亿股的增持承诺客观上成为了障眼法。11月18日至11月21日,安邦在举牌基础上继续扫货中国建筑,规模达3.63亿股,对应中国建筑1.21%的股权。经此增持后,安邦持股比例增至6.21%,持股比例进一步与中国建筑第三大股东拉大距离。
 
  理论上,安邦本次增持并未触及二度举牌红线,无须披露。不过,由于安邦增持计划下限值仅为1亿股,而增持规模达3.63亿股,远超增持计划下限值的50%,遂触发信披规定招致被动披露。
 
  在本次增持后的情况说明中,安邦重申财务投资的角色,强调投资目的系实现险资的增值保值。另外,安邦还特别指出,本次增持尚未完成预定计划,后续将继续结合市况和具体情况予以增持。至于安邦计划中的增持规模,安邦并未透露。
 
  鉴于此,问询函直指安邦增持计划下限值远低于其实际增持规模,要求安邦说明所设下限的合理性。同时,问询函要求安邦,审慎合理地确定后续拟增持股份的数量、金额或相应区间。
 
  此外,上交所还对安邦所谓的财务投资身份提出了问询,要求安邦必须说明首度举牌之后的系列增持目的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拟参与中国建筑的经营和管理。
 
  自竞逐民生银行股权及入股万科之后,安邦近期相对较为沉寂,并未继续在A股市场大规模增持,直至举牌中国建筑。有分析认为,基于较高的分红水平及具备抵抗力的估值水平,中国建筑才被安邦相中。此类观点倾向于认为,类似于中国建筑的一揽子公司构成了安邦的股票池,巨额险资在出口受限的背景下,选择中国建筑等公司进行财务投资,情理上和逻辑上具备可行性。
 
  上述问询函要求安邦尽快作答,中国建筑将督促安邦及时回复。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