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华屋战役”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0日
秋日的朝阳斜斜照进满眼翠绿的现代设施蔬菜大棚,大棚里,菜农华割禾已经整整采摘了四大筐黄瓜,准备通过电商售卖。华割禾是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的贫困户,唯一的儿子因尿毒症不治身亡,留下近十万元的医疗债务,当地将他定为精准扶贫攻坚对象。如今,华割禾种植黄瓜、茄子、辣椒、豆角等蔬菜9个大棚共计4.5亩,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我现在还清了债务,住进了新居,还当起了小老板。”华割禾告诉记者,随着华屋乡村旅游的发展,他家还将多余的卧房办成民宿,每天可创收100多元。
华屋是著名的“红色贫困村”,119户村民都是苏区干部和红军烈属后代,但直到2012年,华屋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仅2000余元。精准扶贫工作中,瑞金市在华屋全面实施“按图作战”战略,昔日的贫困村一举成为精准扶贫示范村。
挂图作战 目标明确措施实
走进华屋,一幅“华屋产业扶贫作战图”格外醒目。作战图上,明确标注着贫困原因、脱贫攻坚目标、脱贫攻坚作战项目及完成情况。作战图的一旁,是排列整齐的精准扶贫工作卡。绿卡、蓝卡、红卡三种颜色,分别表示2015年已脱贫、2016年预计脱贫、2017年预计脱贫三种情况。精准扶贫,一目了然。
为了确保华屋限时脱贫,瑞金市决定启动“华屋精准扶贫攻坚战役”。该市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精准扶贫尖刀班”进驻华屋,入户摸准摸清每户村民的实情,按照扶贫对象、致贫原因、发展意愿、项目规划、脱贫目标“五个精准”的工作要求,确定精准扶贫攻坚对象。随后,“精准扶贫尖刀班”结合华屋实际,制定精准扶贫的攻坚作战图。
根据“作战图”要求,计划到2017年底,全面消除华屋的贫困人口。
全面攻坚 抱团发展效果佳
“攻坚对象:华水林。主要措施:引导其租种大棚蔬菜,联系广州农科院提供种子;邀请农技专家过来对其点对点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其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农家旅馆……”在华屋“精准扶贫尖刀班”成员、叶坪乡人大主席刘焕林的“作战任务表”上,详尽地记录着他在这场“攻坚战役”中所要做的全部内容。
开弓没有回头箭。“华屋产业扶贫作战图”已经确定,精准扶贫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一场没有硝烟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华屋悄然打响。“精准扶贫尖刀班”全天候驻扎在华屋,严格按照“作战计划”,立足华屋原有产业基础,建立“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即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并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资金扶持和组建合作社、公司等措施,引导华屋群众发展蔬菜、油茶、乡村旅游等产业,实施“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形式,完善以入股分红、基地务工、返租倒包、合伙经营等形式为主的利益分配机制,帮助贫困户实现财产性增收和分红性增收。
“在‘华屋战役’中,华屋人也没有辱没‘红色村庄’的荣光。”黄沙村党支部书记黄日生介绍说,贫困户在“尖刀班”的引导下,领办东升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黄沙坑尾特种农
产品合作社,对全村土特产品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参与的贫困农户通过互助合作、抱团发展,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战果喜人 华屋户户产业兴
“我现在单从养蜂这块,每年收入至少3万元。”华屋村民华小林将一盒盒包装精美的“十七松”品牌蜂蜜整齐地摆放在桌上,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华小林介绍,这是村里养蜂基地生产的土蜂蜜。“现在有品牌、有包装,借助农村e邮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养蜂收益是过去的5倍。”华小林说。华小林的成功,是“华屋战役”取得的胜利成果之一。
“精准扶贫尖刀班”在华屋的奋战,换来了华屋人家家户户住进新居,种植大棚蔬菜86亩,油茶300亩,养蜂600箱,11户投资入股东升蛋鸡合作社,形成了“山上种油茶、田间种蔬菜、荒坡地养蜜蜂、房前屋后养土鸡”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前,华屋119户村民中,五保户、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贫困户等四类家庭占了一半,还有103户居住在土坯房中。真没想到‘华屋战役’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变化。”黄日生告诉记者,2015年,华屋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8500余元,比2012年翻了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