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习近平亚洲之行收官 坚定看好金砖国家合作前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8日

    本报记者 和佳 北京报道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0月13日开启的推进周边外交与金砖合作之旅圆满收官。在印度果阿,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南非总统祖马、巴西总统特梅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面对近年不绝于耳的“金砖褪色论”等西方唱衰之声,习近平坚定地看好金砖国家经济发展和合作前景。
 
  受访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本届金砖峰会延续了G20杭州峰会的议题和精神,并将“中国方案”引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他指出,未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应更加“接地气”,将成员国人民的切实利益涵盖进去。
 
  仍是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新兴经济体研究室主任沈铭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总体来看,本届金砖峰会延续了G20杭州峰会的议题和精神,重点仍是探讨发展引擎、寻找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会议通过了《果阿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共计109条。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宣言》呼吁欧洲发达经济体履行让出2个IMF执行董事会席位的承诺,IMF改革应该增强撒哈拉以南非洲等最贫困成员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并表示欢迎专家探讨设立一个市场主导、独立的金砖国家评级机构的可能性。
 
  《宣言》也称赞了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投入运行,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加强国际金融架构作出重要贡献,并对新开发银行批准首批贷款为金砖国家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支持、发行首批人民币绿色债券给予肯定。
 
  今年是金砖国家合作10周年。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大范围会议上表示,10年来,五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从12%上升到23%,贸易总额比重从11%上升到16%,对外投资比重从7%上升到12%,30亿人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改善,金砖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然而,受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影响,金砖国家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巴西和俄罗斯遭遇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印度和中国经济增速尽管相对较高,却也存在如何保持可持续增长的问题。
 
  习近平强调,金砖国家在资源、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潜能和优势没有改变,长期发展前景依然看好。10月4日发布的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也对他的判断提供了佐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的预期。IMF总裁拉加德也指出,发展中经济体对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75%,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专家称合作机制应更接地气
 
  从合作的角度看,“金砖”非但没有褪色,成色反而进一步提升。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在全球经济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金砖国家就相关经济政策、项目合作沟通和探讨,并寻求在全球治理中角色和定位的加强,对于巩固G20提出的目标、落实相关措施有很大的推进作用。此外,金砖国家的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在未来经济合作、贸易投资合作中潜力巨大。
 
  金砖国家间新的利益交汇点也在不断涌现。例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金砖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金砖国家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积极作用,受到金砖国家的普遍欢迎。
 
  《宣言》强调,金砖国家同意通过开展让成员国人民直接受益的务实合作,在全球舞台上发出具有影响力的声音。在沈铭辉看来,未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应更加“接地气”,将成员国人民的切实利益涵盖进去,使得“民心相通”,从而夯实合作基础。他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边疆省份都从“一带一路”倡议中极大受益,金砖合作应将国家倡议和民众利益更好地捆绑,更好地构建利益共同体,将倡议落到实处。
 
  “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和进一步完善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重要目标,这一机制给世界人民提供了‘非西方式’的经验和选择。可能与果阿峰会的定位有关,本届金砖峰会更多的是推动、实施和总结,期待明年在厦门举行的第九次会晤把更多新的倡议提出来。” 沈铭辉说。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