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2015年约100亿美元资本净输出 民企投资外热内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3日

    本报记者 定军实 习 生 李芳 北京报道
 
  9月22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发布《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中国首次出现资本净输出的情况,当年约100亿美元流出。
 
  数据显示,2015年非公经济占对外投资的65.3%,约6000多亿元对外投资。同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5400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
 
  张向晨认为,从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情况来看,他们看国外投资的机会,有不同的战略需求。但是,无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都是为了企业转型升级和获得更好的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很多民企加快对外投资,是因为海外投资具有更加优越的融资条件,另外越南等很多国家的人力成本比国内低,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好的利润。
 
  对外直接投资居全球第二
 
  根据上述公报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跃居全球第二,超过同期吸引外资规模,实现资本净输出。
 
  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并超过同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356亿美元。这就是说,2015年有约100亿美元资本净输出。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寻找国际市场和资源,是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采取的通行战略。究竟在哪儿投资,是由企业根据市场条件来决定的。现在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吸引中国企业投资。
 
  尽管首次出现资本输出的情况,2015年中国吸引的外资仍是全球第一。中国企业2015年对外投资占到全球份额的9.9%,同比增长18.3%,金额仅次于第一位的美国(2999.6亿美元),日本则以1286.5亿美元居第三位。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涉及领域广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步伐加快。截至201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了108.5%、52.3%、115.2%。
 
  2015年中国企业对外流向装备制造业的投资为10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4%,占制造业投资的50.3%,带动了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
 
  从对外投资区域看,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占当年流量总额的13%,达189.3亿美元,同比增长38.6%,是全球投资增幅的2倍。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83.9%分布在发展中经济体,在发达经济体的存量占比为14%,另有2.1%存量在转型经济体。
 
  中国企业在金融等领域的对外投资并不多,这是因为银行业的金融属性和非金融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各国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的审批和管理都比较严格。2015年底,中国3万家境外企业分布在全球188个国家,但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仅在42个国家开设79家境外分行和57家附属机构。
 
  不过,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指出,中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还是很快的,2015年末,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商业银行设立境外分行和附属机构合计136家,较2007年底增长1.6倍。同期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数是3.08万家,较2007年增长接近两倍。未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银行业发展的空间更大。
 
  民企投资外热内冷
 
  中国对外投资所以出现资本净输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企对外投资,比对内投资还要快。
 
  在2015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非公经济占65.3%,年末的存量非公经济占到35.6%。同一年,民间投资增速仅为10.1%。
 
  此前,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称,2015年1月至9月对外投资同比增长38.2%,其中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79.6%。
 
  今年1-6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外投资额累计888.6亿美元,同比增长58.7%。其中主要流向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分别占上半年投资总额的24.6%、19.8%、16.4%和4.7%。
 
  上半年制造业对外投资额达175.9亿美元,同比增长245.6%,其中流向装备制造业120.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4倍。制造业对外投资主要是民企,但是今年上半年民企国内投资增速仅2.8%。为什么民企投资呈现对外热对内冷的现象?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少宇教授指出,民企更愿意到海外,首先是有些行业在国内已呈饱和状态,比如四川酒业生产过剩,只能转向东南亚;另外,很多领域利润高,但是门槛也高,民企难以进入;还有民企在国内融资比较难。他认为,国家应该在投资政策上进行调整,可以选择性地放低一些行业的门槛,不与民争利。
 
  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分布比较广泛,投资并购也十分活跃。2015年非公企业境外并购金额占当年境外并购金额的75.6%,在数量和金额上均首次超过了公有经济的企业。投资的影响力也不断加大,万达、华为、海航集团等,都是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100的中国企业。
 
  但张向晨也警告,民企对外投资加快存在风险。有的并购项目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急于做大做强,还有一些跟风炫耀的非理性因素驱动,少数企业面临着高债务的财务风险。此外,海外并购遇到国外安全审查的干扰,增加了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境外并购的风险提示。”张向晨说。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