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威尔国际矿业装备有限公司的工人在检测即将出口的矿山机械设备。
□赖旭辉 赖钦 特约记者陈小强 文/图
一项项科技创新结出硕果,一套套机械设备销往海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石城矿山机械制造业危中寻机,困中求变,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今年上半年,该县规模以上矿山机械企业实现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19%。
近年来,石城县积极适应新常态,以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以优化环境助力企业轻装前行,以转型升级激发产业活力,大力推动矿山机械制造产业转型突围。
创新驱动,企业如何发力?
矿山机械制造是石城传统工业的“顶梁柱”。在该县所有企业中,矿山机械制造企业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其中不少企业存在自主研发能力不强、
产品更新换代慢、市场供求能力不足等问题。
如何走出发展困境?“只有坚持研发创新,才能掌握市场话语权。”近日,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的石城矿山机械产业协会会长陈仪明如是说。
江西威尔国际矿业装备有限公司是石城矿山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从成立初的小企业到现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六七年间,何以做大做强?靠的就是科技创新。该企业不惜重金引进科技人才,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高新拳头产品。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获得新型实用专利12项。
以创新驱动提升市场竞争力,已成为石城机械制造企业的共识。江西石成金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聘请资深专家、教授和技术工程师组成研发团队,去年该公司有6项新产品获得新型实用专利,并成功加入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成为石城企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科技创新的“活水”,增强了石城县矿山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后劲。仅去年一年,该县新增专利授权量175项,涌现出石成金、华辉选矿、宝鑫选矿等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如今,石城矿山机械制造业正逐渐走出低谷,并在国内市场占据较高份额。
优化环境,政府如何作为?
近年来,由于受国家产业结构性调整等因素影响,石城矿山机械制造企业出现
融资难、资金链紧张等现象,发展壮大经受严峻考验。
前不久,石城赣江矿山机械制造厂有一笔300万元的
银行贷款即将到期,短时间内难以筹足“过桥资金”。该县工业园管委会得知情况后,及时联合财政、银行等相关部门,主动上门为企业办理了转贷手续,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如何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石城县抓实“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先后出台矿山机械产业“一产一策”扶持方案和八条
金融促进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由县财政、商务、国土等职能部门组成安商工作组,在金融、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扶持,让企业减负前行。同时,该县积极深化政银企合作,设立3000万元中小企业转贷资金,破解企业资金周转难题。
在优化“大环境”的同时,石城还着力营造发展“小气候”。该县每年设立不少于500万元的科技创新基金,鼓励矿山机械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对进行技术创新、争创品牌和获得国家或省级认可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补贴和奖励,同时对科研技术人才逐年提高人才奖补标准。
全方位的帮扶服务,提振了企业发展实业、做强主业的信心。目前,石城已有20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并辐射带动该县矿山机械制造业朝着科技化、集群化、品牌化的方向良性发展。
转型发展,产业如何升级?
跳出企业层面,从整体上审视石城矿山机械制造业,中低端占比偏高,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要补齐产业短板,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
石城县按照“淘汰一批、扶持一批、错位发展”的思路,将一批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的矿山机械企业淘汰出局,集中财力、人力和优势资源,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矿山机械企业做大做强。
“过去由于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较低,曾经一度亏损经营。”江西铭鑫冶金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根铭透露,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该公司由生产中低端矿选设备转向生产高端智能化设备,先后研发出20多种新产品。该公司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系列成套设备专利产品上市后,为企业赢得了600多万元订单,且在今年获评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几年,针对石城矿山机械产品在国内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石城县重新修订外贸出口激励措施,果断引导企业在稳住国内市场的同时,借力互联网平台开拓海外市场。石城赣东矿山机械制造厂将销售重点放到海外,既“卖产品”也“卖服务”,很快打开了国际市场。目前,该公司80%的订单都来自海外。
如今,石城矿山机械制造业通过经营转型,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产品远销欧美、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石城矿山机械企业产品出口额196万美元,同比增长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