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假证买卖屡禁不止 源头抑制是根本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2日

  暑期已近尾声,云南某高校学生小王开始考虑开“实习证明”的事儿了。虽然只顾着玩儿、压根没去实习过,但他并不着急,反正网上可以买到实习证明。当然,除了实习证明,代开医院病假条、代写公文报告……网上都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

  “假证买卖”屡禁不止,还从线下发展到了线上,其实折射出的是某些人的精神缺“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以实习证明为例,实习本身是大学生走进社会、发掘自身内在潜力,补自身欠缺、短板的过程,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自己。如果以“买假证”的方式去“完成实习”,即便有了一份看上去很美好的“结果”,却错失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假证买卖”的生存空间正在被压缩。

  再进一步说,弄虚作假固然不对,但“沉没的声音”更需要打捞。当实习得不到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他们就难免会采取“变通”的做法;当用人单位的管理不够科学不够人性化,少数员工便会用买来的“假证”换取他们应得的劳动权益;当评价机制不够科学、不尽合理,一些有能力却没有证书的人不得不剑走偏锋。所以说,建设诚信社会、提高人们的诚信水平,除了提高违规成本,也需要实现考核办法、评价体系、管理观念的更新,这有助于从源头压缩“假证买卖”的市场需求。(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朝清)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