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老火车站”成网红 城市应有敝帚自珍情怀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谢伟锋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2日

  近日,山东博兴火车站在网络上突然“红了”。始建于1960年的博兴火车站是个三等站,虽然是个“有岁数”的老建筑,却依然承担着周边地区的物流运输和乘客运输任务。

  和前几年红遍网络的“最美县委大院”类似,一个小小的老火车站意外受到追捧,背后是大众渴望在可触摸的建筑、景观中去寻觅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和感受。这种现场体会,比书本和网络上的讲解要来得强烈而深刻。然而,国内很多上了年岁的老建筑却面临着被新地标取而代之的窘境,很多承载美好记忆的老房子、老街、老建筑,多是半入繁华半飘零:有些是推倒重来,重新装饰一新后,被人为赋予了“城市底蕴”的标签,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有些则是破旧衰败,甚至沦为危房。

  世界建筑大师柯林·达尔顿谈及他的建筑理念时曾说到,“老建筑是城市的灵魂”。这种保留并不是说要以阻碍城市现代化进程为目的。比如,上海石库门的改造就是本着不放弃老建筑又能服务于人的初衷,石库门改造完之后,商铺、住户依然身在其中。这种转身,就显得扎实而漂亮。城市应当有对于老建筑敝帚自珍的情怀,同时也要赋予老建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功用,做到有区别对待的适当适度利用。

  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景观,总让人诟病。而今,人们更注重“你无我有”的特色。所以,即便是之前不入法眼的博兴火车站,却能一举成为“网红”老建筑。对于这些老建筑,人们应倍加珍视,充分保护和利用起来。(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谢伟锋)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