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8日
|
||
|
□钟万龙 记者吴悦 文/图
近年来,赣州经开区通过扩大开放战略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利好政策,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引进了一批资金、技术密集型电子企业,建设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逐步实现了从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规模型的方向发展。部分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很多产品不但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市场上也有相当的竞争能力。
A
产业平台筑发展基石
8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赣州经开区的赣州市双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只见一个个显示屏组件在生产线上快速传递,一道道复杂的工序均在全自动生产线内完成。该公司负责人曾纪山介绍,今年公司投入1000万元淘汰以前的半自动生产线,逐步更换成全自动生产线,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是园区完善的配套为公司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曾纪山说,公司之前在深圳,得知赣州经开区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加快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该公司进行了总体搬迁,目前运营状况良好,产品由液晶显示模块延伸至车载、后视镜、智能穿戴等智能高端产品,产品主要销往深圳及东南亚地区。
今年年初,赣州经开区在厦蓉高速两侧规划了15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产业园,专门用于承接电子信息产业。目前,赣州经开区共引进电子信息制造企业54家,已投产50家,在建3家,正在筹建的1家;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0家,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13亿元,利税3.52亿元。通过打造一流产业平台,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电子信息企业到赣州经开区投资发展。
B
政策红利增发展动力
赣州经开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利用国家部委对口支援的有利条件和省委、省政府“降成本、优环境”80条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降成本、优环境”90条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优化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电子信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赣州市瑞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受益于政策红利的企业。早在5年前,该企业计划购地新建厂房,但新建厂房时间周期长,企业又急于生产。为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赣州经开区有关部门提前介入,让该企业在工业园区内租赁标准厂房,先行投产,给予为期3年的租金减半优惠政策,并在工业园区内规划工业用地用于该企业厂房建设。通过两条腿走路的方法,该公司快速适应了当地生产环境。在厂房建设过程中,赣州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办公室主动协调相关问题,加快建设速度,使企业顺利投产,形成规模生产力。
近日,赣州经开区相关职能部门多措并举,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到我市各大职业院校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为工业园区企业解决用工问题,为增加企业人才供给提供支撑。
C
技术改造促效率提升
电子信息产业具备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经济效益好以及产业关联度强等重要特征。技术改造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品档次升级、质量提升、效率改进、节能环保的重要举措。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赣州经开区不少电子信息公司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
赣州市瑞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去年6月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4台全进口贴片机,2台半自动印刷机和4台波峰焊接机,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自动化生产的转型。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总产值同比增长40%。
无独有偶。赣州嘉德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加大智能制造力度,积极开展“机器换人”行动,投入1000万元引进韩国进口贴片设备,将每条生产线的用工需求从原来的300人精简为现在的4人。同时,该公司计划在5年内投资1亿元,建立物联传感产品线,完善产品结构,努力跻身行业前列。
近年来,赣州经开区正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实现500亿元,引进6家以上年产值50亿元的整机生产企业,建成企业集中、产业链完整、具有相当规模和配套能力的“电子谷”,并努力成为国内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