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5日
徐 骏作(新华社发)
进入夏季,不少减肥机构推出各种特惠套餐吸引消费者。有媒体在多地调查发现,从传统的中医减肥到流行的高科技仪器减肥,一个疗程动辄数千元。但是,有些机构却没有执业许可证,不少“医师”培训几分钟就可上岗,使用的一些产品也涉嫌假冒伪劣。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还是因为监管没跟上。卫生部门对擅自经营减肥业务的非医疗机构无法监管,对众多“地下经营”的减肥机构,即使虚假宣传、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工商部门也很难一一监管到位。因此,必须及早消除监管真空,加大巡查力度,一旦发现未依法取得相关证照擅自从事减肥服务的经营户,坚决予以清理取缔。 (时 锋)(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