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盲目“放生”或成“杀生” 关键要有法可依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6日

  本次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法期间,放生成了最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将动物放归自然,希望它们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不少人抱着这种善良愿望将家养的鸟、鱼、龟等各种动物送至野外,甚至有人不惜花大价钱成批购买动物进行放生。

  然而,不少放生者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甚至伤及更多的自然生灵。比如,大多被放生的动物都是人工养殖,并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盲目放生也许会成为“杀生”;放生者多数不具备物种知识,无意选择的外来物种有可能会给当地生态造成严重的损害;放生狐狸、蛇等攻击性较强的物种,极有可能给其他动物或人类造成危害;放生行为已在不少地方催生了“放生产业链”,甚至反而加剧了对野生动物的猎捕行为……

  放生者善良的出发点毋庸置疑,但好心办坏事的结果却比比皆是,最终不得不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在保护动物这件事情上,人类不能一厢情愿,不能想当然,要有章可循。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全面调研,采取科学、规范的手段。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机构去做。

  普通大众首先要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从日常生活做起,做到不购买、不穿着、不食用野生动物制品。当下,有预谋的猎杀野生动物行为,多数是由于人类的过度需求催生了市场。裘皮貂毛、象牙犀角、珍奇宠物……如果人人都能抵制这些商品,相信会有不少野生动物获得拯救。其次,要学会与野生动物共存,不打扰就是最高境界。如今,人类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加强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 哲)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