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奔小康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4日
石城县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自2009年创办以来,从只有7名养殖户迅速增加到1978户养殖户,成功跻身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行列,并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火车头”。近日,笔者来到这里采访。
启示一:传统到现代——在市场化与智能化中降成本
前些年,华丰专业合作社社员郑礼安在石城县小松镇蜀口村新建蛋鸡养殖场,养殖规模1000余羽。由于全部人工养殖,郑礼安夫妇一天忙到晚,根本没有时间休息。第一年,郑礼安赚了2万多元。
“我们的产品不仅面向本地市场,还面向全球,要和其他各大养殖场进行竞争,谁的效益高,谁就能生存下去。”华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旭洪告诉郑礼安。
自此以后,郑礼安先后引进了自动清粪机、自动投料机、智能育雏系统等自动化设备,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人工成本没有增加,效益却直线上升。
降成本,是华丰专业合作社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从成立之初,合作社就引导社员大力引进现代化、智能化设施,在养殖效率上拔得头筹,合作社还与大品牌饲料合作,邀请普瑞纳、帝斯曼、正邦永惠等企业的专家对社员进行科学养殖技术培训,使得合作社的畜禽养殖逐步朝现代化、标准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如今,郑礼安投资30万元购买现代养殖设备,华丰合作社投资6000万元新建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一个个现代化智能化养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目前合作社年出栏生猪6万头,蛋鸡存栏15万羽,年产值超过1.5亿元。
启示二:无名到闻名——在特色化与专业化中创品牌
由于前期发展迅速,本地市场几近饱和,郑旭洪带着产品来到沿海城市推销。信心满怀的他们,却被商家的一席话说懵了,“你们的产品是什么牌子?你们的产品有什么特色?”
没特色没品牌的产品,怎么能打开竞争激烈的市场?郑旭洪等人决心对产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合作社对生猪、蛋鸡等品种进行优化,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无公害产品。一方面大力引进畜禽良种,制定规范化的养殖制度,引导社员实行标准化养殖,聘请畜禽养殖专家根据引进的良种科学配比生产饲料,确保产品绿色无污染、无公害;另一方面建立社员产品质量责任追溯体系,对每个社员生产的产品分别用不同代码确立标志,将相关信息录入合作社服务平台,实行质量追溯。
在严抓产品质量的同时,合作社积极创建品牌,注册“赣源”食品商标,并通过农超对接、直销专卖、网上营销、产品展销等多种渠道,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现在,“赣源”商标被评为市知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并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也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启示三:独富到众富——在精准化与差异化中控风险
接触了一些贫困养殖户,郑旭洪等人发现,贫困户也是一大资源,完全可以盘活这批劳动力资源,让他们加入合作社发展养殖业。
合作社在精准化与差异化中防控风险,筹建了全省首个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部,向社员筹集互助资金600多万元,开通农民“互助银行”,破解养殖户资金难题。在此基础上,大量吸收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针对贫困户不同家庭情况,开展差异化帮扶,一是资金帮扶,对生猪养殖社员按每头1000元、蛋鸡养殖社员按每羽20元的标准,实行一个养殖周期3万元以内免息借款帮扶;二是就业帮扶,对生猪养殖贫困户提供种苗、饲料、兽药,且养殖风险全部由合作社承担,农户净得150元/头的养殖工资;三是技术帮扶,免费上门服务,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帮扶;四是宣传培训帮扶,对贫困户社员进行养殖技术、防疫、现代农业发展等宣传培训;五是入股股金分红帮扶:对贫困户社员入股合作社,确保年分红6%以上。
截至目前,加入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的贫困户有1868户,他们每人以3000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并依靠合作社大力发展生猪、蛋鸡养殖,预计入社的贫困户今年户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