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会“一夜春风来”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齐 慧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4日

  中国高铁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独有的高、中、低速组合的铁路网络之路。不过,高铁“走出去”往往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相联系,其情况的复杂程度是普通的商业项目不可比拟的。让世界认可中国高铁不可能是“一夜春风”就可以“满城皆知”,还需要时间的考验,急不得

  近日,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发布公告称,正式终止与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为建造美国高速客运铁路而组建合资公司的一切活动。对此,中国铁路总公司发表声明,表示已依法进行交涉。

  高铁项目被“违约”已非第一次。2014年底,曾被认为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第一单的墨西哥高铁中标后,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撤销”了。当时舆论也曾一片哗然。

  不管违约的原因是什么,作为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忽视投标方为这些项目前期所付出的成本代价,草率进行立项、签约然后违约,违约方的行为十分任性,违背了契约精神。

  面对这样的恶劣行径,除了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寻求解决外,我们没有必要着急上火,对自己的产品和生产能力不必怀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世上本就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好事,高铁“走出去”仍要保持定力。

  中国高铁是后来者居上,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够整体领先世界的高端装备产业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已建成运营的高铁里程近2万公里,占全球高铁里程的一半以上,运营经验无可比拟。中国高铁走出了一条自己独有的高、中、低速组合的铁路网络之路。

  不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从“跟随”到“领跑”,中国高铁仅仅用了10来年时间。国际上很多高铁项目虽是刚刚报道出来,但也是从很多年前就开始接触跟踪的。虽在国内我们的建设经验十分丰富,但国际上还没有成功的示范项目,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让世界认可中国高铁还需要做许多扎实的工作,还需要时间的考验,急不得。

  同时,高铁建设具有周期长、投资大等特征,是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对任何国家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高铁的推进往往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相联系,其情况的复杂程度是普通的商业项目不可比拟的。

  国际上有些铁路项目虽然是公开招标,但在一些条件设置上十分苛刻。比如在欧洲发达国家的高铁项目,虽然我们的产品没有问题,但对方仍要求中标产品一定要通过欧盟的一些产品技术认证等,而这些认证都需要花时间去做“功课”,成为中国高铁进入欧洲的门槛。

  从世界范围看,高铁高效、绿色、大容量的优势已成共识。高铁作为快速交通系统和中远距离最佳交通解决方案,已被中国四通八达的高铁网所证明。目前,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许多国家的优先选择,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正是补“旧账”的好时机。因此,在人口密集区建高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也就是说,当前世界是需要高铁的,而中国的高铁产品质量是过硬的,是拿得出手的。但由于各种政治、社会利益等因素的牵扯,我们在“走出去”的时候总会经历磕磕碰碰的情况。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不要气馁,不要怨天尤人,要抓紧做好自己的“功课”,等待“天时地利”的时机到来。(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齐 慧)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